獨家/臺灣男籃4號位斷層 田壘笑稱要開「長人訓練營」
▲臺灣男籃4號位置出現斷層,田壘給出個人見解。(圖/夢想家提供)
記者杜奕君/臺北報導
臺灣籃壇近年來雖然呈現「雙職籃」互別苗頭狀態,但本土長人,特別是4號位置的養成,卻呈現停滯不前的狀態,除了已經32歲的胡瓏貿之外,幾乎沒有太多本土大前鋒冒出頭來。對此,可說是臺籃史上最全能大前鋒代表的傳奇球星「少俠」田壘就表示,「多打國際賽絕對有幫助,磨練的機會多,就能有所成長!」田壘也幽默表示,「也許考慮辦個長人訓練營,幫助更多年輕球員成長。」
日前亞洲盃男籃賽剛剛落幕,中華隊寫下自2013年亞錦賽(亞洲盃前身)拿下第4名之後,相隔13年以來的隊史最佳第5名成績,且是隻差一步就能挺進最終4強,整體表現可說相當優異。
只不過除了內線頭號大將,歸化球員高柏鎧之外,中華隊內線除了「老資格」都超過30歲的胡瓏貿、陳冠全之外,僅剩下中生代長人曾祥鈞可撐場,甚至連主打小前鋒位置的賀丹、馬建豪,都要幫忙負擔部分的大前鋒任務,在本土4號位的養成上,出現不小斷層。
歸根究底,國內兩職籃在洋將使用上,普遍習慣採用「雙大」,或是直接擺出「1大4小」陣型,本土長人不是遭到棄用,就是在戰術體系邊緣化,缺乏實際主宰力情況下,也讓國家隊戰力出現極大缺口。
對此,中華隊史上最全能頂尖長人之一的田壘就表示,「我們那時候高中打完,就直接接觸中華隊,『嚇到』的時間比較早,這也有點關係。也是不斷的高強度實戰,大約到25歲就已經可以慢慢習慣國際賽的強度。」
田壘說道,「反觀現在的球員,大學畢業進入職業隊,纔有機會選進中華隊,接觸上會比較晚一點,不像我們從18歲就開始『磨』,年輕球員一定要給他們時間,沒有太多人能夠一步到位,要不斷接觸國際賽,在場上持續學習,纔會有所成長。」
另外,田壘也認爲,「訓練端同樣非常重要,球員自己要能夠’重視,有沒有真的想要往上提升。過去我們年輕時,SBL賽季結束就往中華隊跑,不斷出國移地訓練,遇到的對手都會很不同,比賽經驗、場上經驗都是慢慢累積,也許時間到了就會開竅。」
被問到是否願意開班授課,田壘幽默迴應,「還是每年6月底賽季結束,我就來開個長人訓練營!」
不過田壘隨後正經迴應強調,「現在競爭雖然激烈,但球員會有比較多自己的規劃,我們那時候就是自己也會想去中華隊磨練,回到母隊也會覺得有些提升或是不一樣。」
▲胡瓏貿是當前臺灣籃壇4號位置代表人物。(圖/翻攝自FIBA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