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名醫捐腦瘤兒當大體老師 5年後病故再捐自己

高醫大創校71年,共有近1200位大體老師。圖爲解剖學科助理教授何宛怡(右二)在課堂中指導學生進行解剖。(圖/何宛怡提供)

高醫大創校71年,共有近1200位大體老師,從16歲少年到104歲的人瑞,這些老師用身體對醫學教育做出最後奉獻,其中更不乏夫妻、兄弟,甚至是父子檔,曾有一位醫生,在50歲時,兒子因腦瘤過世,他悲痛捐出愛子遺體,5年後他因病身亡,妻子再捐出他的大體,兩人先後成爲高醫人的大體老師。

國人平均壽命超過80歲,一般人或許以爲大體老師,也會以高齡長者居多,但其實根據高醫大統計,扣除身份不詳的無名氏,享年50到70歲的大體老師,佔了近半數(47.3%),佔比最高,男、女比爲2.6比1。

高醫大醫學系解剖學科助理教授何宛怡表示,20、30年前,大體老師主要是來自無名屍,狀況相對不好,有的因冷藏在殯儀館太久,手腳已蜷縮、脫水、發黑、眼球也凹陷,甚至還有接過屍身發綠、有蛆蟲的大體,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情況,在政府、民間宣導下,近些年的大體老師,都是來自於捐贈,遺體保存良好。

大體老師在完成解剖教學後,由學校舉辦感恩追思儀式。圖爲學生向大體老師的家屬鞠躬致謝。(圖/高醫大提供)

高醫大解剖科技術員林遠建表示,大體老師中也有夫妻、兄弟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對父子檔,父親是位名醫,兒子在17歲,因腦瘤過世,父親忍痛捐出愛子的遺體給高醫大,5年後、這名父親55歲時,也因病過世,妻子再捐出丈夫的遺體,讓這對父子先後成了高醫人的大體老師。

何宛怡說,也有少數人是由家屬簽署同意書,才成爲大體老師,例如早期有清寒者,因無力喪葬,因此捐出親人的大體;近些年來,則有零星案例,因年輕時離家、家暴妻女,老來身後無人送終,由旁系家屬決定捐贈遺體,成爲大體老師。

何宛怡表示,不論來源爲何,每一位大體老師,在她的眼中都是偉大的,他們用身體對醫學教育,注入了貢獻,不僅讓醫學系生,更瞭解人體構造,還有些學生,在實際解剖後,覺得自己手不巧,因此打消從事外科醫師念頭,轉而選擇其他專科。

★本新聞的圖文,未經《中時新聞網》授權同意,請勿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