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接觸奔馳高層、或獲奧迪定點 卓馭科技智駕“上車”再擴圍

財聯社4月15日訊(記者 徐昊)隨着“智駕平權”的“戰火”愈演愈烈,整車企業對於智駕成本的控制也愈發嚴苛。

據知情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奧迪即將有兩款新車與卓馭科技進行合作,且奔馳高層人士也曾於近期到訪過卓馭科技——前者在與Momenta在智駕領域達成合作後,繼續尋求智駕方案的“Plan B”。

“除了目前正在合作的客戶,我們也一直與一些全球客戶在深入交流,相關合作未來一定還會有增加的。”在今年3月末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卓馭科技AI首席技術官陳曉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具體是哪些,可能需要再過一段時間,大家可以等官方的消息。我們也一直在拓展這些海外客戶,包括他們在本土化的車型、海外車型。”

在頻繁接觸德系豪華品牌的同時,卓馭科技亦在持續擴大自主品牌的定點。前述知情人士同時透露,即將在上海車展換新上市的長城第二代梟龍MAX,其智駕方案將由卓馭科技提供;北汽極狐品牌也將採用卓馭科技的智駕方案。

今年2月28日,卓馭科技負責人沈劭劼透露了公司智駕系統“成行平臺”的最新落地情況:已與中國一汽、大衆汽車(一汽大衆、上汽大衆)、上汽通用五菱等9家知名汽車製造商達成合作,已“上車”17款車型,超30款新車型正處於開發階段。

記者從卓馭科技官方網站上看到,其已經公佈的對外合作企業還包括奇瑞汽車和東風汽車,搭載的車型則包括上汽大衆途觀L Pro、一汽-大衆全新探嶽L、上汽通用五菱KiWi EV、寶駿雲朵、奇瑞iCAR 03、紅旗天工 08等。

在去年底,卓馭科技發生工商變更,新增比亞旗下深圳比亞迪創芯材料有限公司,以及恆旭資本管理的兩隻股權投資基金——蘇州申祺利納綠色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嘉興雋宇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爲股東,同時,註冊資本由約6798.86萬增至約7312.21萬。其中,恆旭資本爲上汽集團金融平臺上汽金控旗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圍繞汽車上下游產業鏈進行出資。

比亞迪入股卓馭科技,也被行業視爲“帶單入資”。儘管雙方均未對外公佈合作,但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爲,比亞迪天神之眼C所應用的前視三目硬件配置方案,其技術正是來自於卓馭的慣導三目10V視覺系統。

卓馭科技的前身是大疆的車載事業部,成立於2016年,最初作爲大疆內部的項目組,專注於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2023年,卓馭從大疆分拆獨立,並於2024年6月正式啓用“卓馭”作爲業務品牌。

在智能駕駛行業,卓馭科技選了一條“下沉路線”,即致力於用低算力實現高階功能。據悉,行業主流的端到端智能駕駛方案多數基於英偉達Orin-X芯片平臺,至少需要254TOPS算力,而卓馭科技2024年底推出的方案,需要的算力是32TOPS和100TOPS。

“端到端並不等同於動輒10億以上參數量的‘智駕大模型’,端到端也可以是中模型、小模型,端到端模型並沒有嚴苛的車端的算力要求。”沈劭劼認爲,通過使用高效的中模型和極致的算力優化技術,端到端架構也可以部署到幾十TOPS的中算力芯片上。

業內普遍認爲,L3級自動駕駛或成豪華車分水嶺”,這也是當前包括BBA在內的衆多跨國豪華品牌積極尋找本土供應商的原因。“卓馭科技將加快佈局L3、L4級自動駕駛。2025年,公司將重點預埋相關硬件,包括視覺攝像頭、激光雷達及主備控制器,以滿足冗餘架構需求。”陳曉智透露,軟件功能需待算法優化和安全接管率提升後,在特定場景逐步應用,預計還需兩三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