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風災後走出新生路 高雄日光小林社區躋身文化部百大基地

大武壠族文化走讀。(林雅惠攝)

由族人組成的古謠傳唱團體「大滿舞團」。(林雅惠攝)

日光小林社區也積極推展產業發展,以「大武土龍產銷館」爲中心。(林雅惠攝)

歷經莫拉克風災遷村重建,高雄杉林日光小林社區深耕文化逾10年,近日獲文化部選爲「全國百大文化地圖基地」,將於5月3日北上接受表揚;社區理事長潘枝梅表示,這是族人多年努力的成果,「有了文化的根,就算是在重建地,也能找到心的歸屬。」

日光小林社區的前身爲原本位於甲仙小林村的部落,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家園,村民多數爲平埔原住民族羣-「大武土龍族人」,災後集體移居杉林永久屋區域,爲延續族羣文化與地方精神,2010年成立「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開啓一條融合重建與文化復振的地方創生之路。

2011年,全臺第一支由族人組成的古謠傳唱團體「大滿舞團」正式成立,並積極投入歌謠、服飾、手工藝、民俗植物、信仰與祭儀等多面向的文化傳承與推廣,近年更多次前往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進行國際文化交流,讓世界看見大武土龍的聲音。

潘枝梅指出,日光小林的重建不只重物質空間,更重視族羣靈魂,社區中復建的祖靈信仰中心「公廨」,成爲文化營造核心,搭配遊程設計中的手作體驗、走讀與傳統飲食,讓遊客實地感受在地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祖靈祭儀。

此外,社區每年舉辦的大武土龍歌舞文化節至今已邁入第11屆,透過環境劇場、市集、跨部落演出,凝聚族人認同、展現文化自信,也推動身分恢復運動。

在文化之外,社區也積極推展產業發展,以「大武土龍產銷館」爲中心,日光小林串聯旗山糖廠、美濃煙仕物所與甲仙小林文物館,共同參與區域文化經濟,促進更多人透過旅遊、接觸大武土龍文化,進而走入社區。

「我們很驕傲有祖靈的引領,讓我們更有自信走在文化復振的路上。」潘枝梅說,這次入選文化部百大文化地圖,不僅是肯定,更是族人持續深耕在地的動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