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恩師遭酒駕害死、誤診阿嬤臨終寬容 林志隆最痛的一課

林志隆認爲醫療的本質不只是開刀救命,更是給予希望與陪伴。(林志隆提供)

醫療有極限,醫師比一般人應有更深刻的體會。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神經外科醫師林志隆行醫數十年救人無數,卻因兩段至痛經歷,深刻體悟到醫師的責任與謙卑:一位是引領他走上外科之路的恩師孫楨民,一位是因他誤診而延誤治療的劉阿嬤。兩人的離世,讓他痛徹心扉,也成爲他行醫路上最重要的一課。

年長林志隆11歲的孫楨民,是林志隆在高醫的前輩與導師,林志隆回憶,孫楨民待人謙和、醫術精湛、文采洋溢,學生時期每次跟着孫楨民查病房,看着孫楨民耐心解釋病情、安慰家屬,都深深刻在他的心裡,開刀房孫楨民高超的技術,更是令他佩服。

1997年3月9日,當年45歲、正值外科醫師知識與技術巔峰的孫楨民,遭酒駕貨車撞上,頸椎與腦部重創,高醫神外團隊全力搶救,仍無法挽回。林志隆說,身爲神外醫師,卻在開刀房裡救不回恩師,再見老師時,孫楨民已是在解剖臺上的「大體老師」,他與同學一邊哭一邊解剖,最後再縫合老師的身體,那份悲痛同時,也讓他體悟醫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情操。

恩師孫楨民醫師(前排左一)深深影響林志隆(後排右五)一生行醫態度。圖爲1993年高醫外科運動會,神外人員齊聚合影。(林志隆提供)

除了恩師的殞落,林志隆行醫路上另一段至痛的記憶,來自劉阿嬤。多年前劉阿嬤因腰痛就診,他診斷爲退化性腰椎病變並進行手術,過程順利,但術後疼痛並未改善,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她罹患的是腎臟癌,且已是末期。

「我無法推卸責任。」林志隆說,他向家屬說明真相後,家屬質問「這不就是誤診嗎?」他點頭承認,因爲逃避只會讓信任更加破碎,後來劉阿嬤選擇不再積極治療,而是帶着尊嚴走完最後一程。

林志隆說,劉阿嬤在病榻上依舊微笑迎人,甚至反過來安慰他,「林醫師,你是個好醫生,你要繼續努力。」快要嚥氣前,還囑咐子女「不要怪醫師,讓他救更多人。」事後得知劉阿嬤的遺言,「我哭到不能自己。」

對林志隆來說,這份寬容與鼓勵,是另一種沉重卻珍貴的醫療教育,提醒他時刻謹慎,因爲醫師的一個錯誤,可能造成永久無法彌補的遺憾。

林志隆感慨,醫療有極限,所有人終將面對死亡。恩師孫楨民的身教與劉阿嬤的善良,如醍醐灌頂,讓他更加謙卑面對生命。

他說,身爲外科醫師,並非每一次都能成功搶回病人,但至少能盡全力,讓病患與家屬感受到尊嚴與溫度。這份「盡己力、不留遺憾」的信念,成爲他行醫至今最重要的準則。

★本新聞的圖文,未經《中時新聞網》授權同意,請勿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