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大砍投放預算,DeepSeek衝擊之下月之暗面暫緩“燒錢”

2月18日消息,界面新聞記者獨家獲悉,月之暗面近期決定大幅收縮產品投放預算,包括暫停多個安卓渠道的投放,以及第三方廣告平臺的合作。

界面新聞記者據此向月之暗面方面求證,截至發稿對方暫未置評。

在DeepSeek席捲全球AI產業鏈後,這是大模型“六小虎”之中第一家在投放策略上有明顯反應的公司。據記者瞭解,月之暗面內部對此次調整解釋稱,公司近期受到“外部因素和內部戰略調整影響”。

Kimi是DeepSeek崛起之前,國內話題度最高的來自創業公司的AI產品。但除了用戶體驗本身,當時外界圍繞它更多的討論在於擅長營銷和投流獲客。彼時,小紅書、B站、知乎等都是Kimi重點投放的平臺。

而經歷海外C端(用戶端)產品等業務試水後,月之暗面主動選擇了做業務減法,決定聚焦Kimi。去年11月,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月之暗面創始人兼CEO楊植麟曾強調,提升留存將是Kimi當前最核心的目標。

但面對DeepSeek幾十天內在自然流量中走到3500萬DAU(日活躍用戶)的現實,Kimi用一年多時間大量“燒錢”,只獲得了不足千萬量級的日活數據,看起來確實前路迷茫。

不過,這次調整並不能完全視爲月之暗面對於現狀的消極迴應,從本質看來,這家公司正視了此前頗受詬病的“燒錢獲客”問題。

一名大模型領域投資人對界面新聞分析稱,月之暗面此舉是終於意識到投放的無效性,接下來如果要繼續留在AGI牌桌上競爭,它只能依靠模型創新。

事實上,DeepSeek此次最受關注及認可的是推理模型R1,它在對標OpenAI o1模型的情況下大幅拉低了推理成本。而月之暗面其實也“押對”了技術路線,它不僅在“六小虎”中最早推出o1類模型,甚至在R1發佈的同一天推出了最新的多模態推理模型k1.5,只不過這幾款模型並沒有在行業內激起巨大水花。

另有一名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DeepSeek的爆火對月之暗面內部而言是一番不小的刺激。團隊覆盤後認爲還是要堅持基礎模型SOTA(State-of-the-art,當前最佳)。接下來,團隊可能會重新訓練基礎模型,同時抓緊應用層的機會,內部選中的一個產品方向是DeepResearch,這是OpenAI在2月發佈的一款面向深度研究領域的智能體產品。

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目前,月之暗面共完成4輪融資,融資規模超過110億人民幣。其中,在阿里參與超10億美元規模的A+輪融資中,有媒體報道稱有近2億美元以算力券形式折算。這意味着,月之暗面的現金規模接近100億人民幣。

需要指出的是,DeepSeek此次出圈帶來不僅是行業衝擊,它的確帶動了大衆對於AI產品的認知。

據界面新聞記者瞭解,年初全球爆火之後,有大量用戶涌入DeepSeek客戶端,但在其服務尚不穩定的情況下,有不少流量旁落Kimi的口袋。不過,有行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這部分流量最終留存表現還不夠好,主要原因可能在於這批用戶不完全屬於AI產品的目標用戶人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