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AI分析大林蒲空汙數據 聯合報入圍曾虛白新聞獎
聯合報大林蒲空污專題,入圍曾虛白新聞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第51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今公佈入圍名單,由聯合報林奐成、林雨荷、薛羽涵、焦冠儒、周融聖等人制作的數位專題「大林蒲最新空污報告:獨家AI分析PM2.5單月超標21天 濃度與國營三廠同步升降」,以關懷弱勢與監督政府環境治理的精神,入圍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公共服務報導獎–數位創新類。
今年曾虛白報導獎入圍作品議題多元,涵蓋兒少性剝削、醫療、廢棄物、人工生殖和偏鄉教育等面向;除了專業類組之外,同時設有臺電大專院校學生環境與生態永續報導獎,鼓勵青年學子報導作品。
「大林蒲最新空污報告」由聯合報新聞部策展營運中心規畫製作,利用AI軟體分析高雄小港區大林蒲空氣測站,上萬筆細懸浮微粒(PM2.5)數據,發現在空污最嚴重的一月,當地有21天PM2.5日平均值超過空品標準;一到三月共有43天超標,爲四大工業區最嚴重。
在視覺設計及工程師協助下,專題從大林蒲居民故事談起,接着應用衛星照片、滾動視差、空拍照片等素材,結合記者蒐集的大量空污數據,證實工業區污染對大林蒲的影響,用最理性方式「讓數據說話」。
記者持續追蹤大林蒲污染,2年前出版大林蒲調查一部曲,今年再推出專題報導。當地醫師揭露居民肺癌人口偏多,學童有過敏問題,居民普遍擔心遷村補償不足,必須籌錢蓋房。盼報導喚起社會重視,讓政府加速遷村,帶來正向改變。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今年共有502件作品參賽,較去年增加110件。最終選出47件作品角逐10項獎項,最終得獎名單預計於12月2日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