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花蓮光復失聯交大教授迄未尋獲…其子曝父親最後心願

花蓮光復洪災第13天,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高銘盛,因堰塞湖溢流大水衝入住家失聯至今。眼看明天就是中秋節,家屬內心百感交集。記者洪子凱/攝影

花蓮光復洪災第13天,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高銘盛,因堰塞湖溢流大水衝入住家失聯至今。眼看明天就是中秋節,家屬內心百感交集。高銘盛兒子坦言,家人都知道希望不大,雖然仍百感交集但已漸漸釋懷,因爸爸生前就希望能葬在花蓮,或許心願已完成,但也呼籲政府應做好SOP,不要讓災害二度重演。

住在佛祖街的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高銘盛事發當天在家中與妻子閒話家常,洪水來得措手不及將高沖走,至今仍未尋獲。眼看就要過中秋節,高的兒子坦言,他與媽媽都知道這麼多天沒找到希望可能不大。媽媽預計在醫院要住到10月20號纔出院,這段日子連假只能在醫院度過,大家其實心裡都很百感交集。

「難過歸難過,這段日子已漸漸平復」高先生表示,以前中秋節大家都會聚在一起烤肉、吃飯。爸媽退休從新竹搬到花蓮後雖然沒有年年聚會,但有時間大家還是會過來看看。這棟房子也是爸媽一手打造的心血,爸爸也說過希望百年後能夠葬在花蓮,也不用有牌位,「或許爸爸也達成他的心願。」待搜救行動告一段落,媽媽也出院,就會帶她回到新竹靜養。

面對政府後續作爲,高先生仍表示,這段日子許多行政事項都讓家屬備受困擾。由於爸媽非設籍花蓮,至今仍無法領到5萬元慰助金,以及 家中財損後續手續,包含車輛報廢、電話費繳納等問題都不知道該如何解決。他指出政府這段日子主動聯繫他們次數也很少,大多都是爸爸身邊好友看不下去,打到縣府抱怨,縣府才聯繫問有什麼需要幫助。他相信不只是他們家遇到這樣的問題,也希望縣政府能建立一個與災戶單一窗口,讓災民遇到問題能馬上知道該如何應對。

「希望政府能夠針對這次災害建立一個完整應變SOP」 高先生也再次沉痛呼籲,堰塞湖9000萬噸的水並非突然形成,相關的戒備卻沒有做到位,導致災民未即時撤離。而最遺憾的就是最後一封預警簡訊,他認爲政府對於文字用語太過謹慎,讓民衆無法察覺事情嚴重性,「一個臺大電機所畢業、交大教授,都無法辨別更何況一般老百姓。」ㄇ呼籲政府未來遇到緊急狀況,應更加隨機應變,讓這次災害不要再次重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