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哈佛大學生來臺發現博愛座「怪氛圍」 提一妙招給蔣萬安
臺北市政府青年局去年找來哈佛大學實習生Isabelle(左)、Janet(右),當時就曾提出,要參考國外作法,去除博愛座的識別化圖案以「有需要的人」取代。本報資料照。
博愛座讓座風波不斷,立院昨初審通過將博愛座改爲「優先席」;這項論點哈佛大學學生去年8月在北市青年局實習時就曾提出,要參考國外作法,去除博愛座的識別化圖案以「有需要的人」取代。市長蔣萬安當時納入政策參考依據。
北市青年局去年夏天啓動海外實習生交流計劃,當時找來了就讀哈佛大學的Isabelle、Janet、美國哥倫比亞大學Audrey、北市打林月等4位實習生赴青年局實習,幾位經過近2個月生活及觀察後,也提出多項建議,並當面與市長蔣萬安報告,其中包含「博愛座」更名議題。
4位實習生去年接受本報專訪談到,與國外不同臺灣博愛座文化相當明顯,連國外遊客搭捷運都能感受到「那個位置不能坐」氛圍,當時他們也提出可參考國外做法除博愛座的識別化圖案,以「有需要的人」取代,更提到臺灣應加強宣導透過全齡教育及宣導來改變國人習慣。
據瞭解,實習生們提案後,也獲得蔣萬安的肯定,並納入政策意見參考依據,如今「博愛座」更名爲「優先座」草案也在立法院初審通過,青年局長周羿希表示,確實去年外國實習生來臺透過社會觀察發現該現象,並從不同文化背景與觀點切入,使博愛座議題不再僅限於單一視角,當時也和市長蔣萬安報告,並獲得各界廣泛討論。
周羿希說,海外實習生交流計劃其實不單單只是青年間的交流,從這件事也可以發現,很多大家認爲習以爲常事情,但從國外角度來看後確實一些想法可讓政府帶來反思,藉由政策分析完整報告,或是社羣媒體擷取式觀察,讓臺北與國際距離更加接近,今年也擴大計劃規模,有10位外國實習生來臺實習並搭配12位國內實習生交流,並在最後也會有更多元社會觀察、議題調查。
博愛座讓座風波不斷,立院昨初審通過將博愛座改爲「優先席」。記者邱書昱/攝影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