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高雄酒駕肇事熱點前3名曝!震怒大執法後「精準打擊」登場
▲高雄警方展開酒駕大執法,三天取締71件。(圖/記者吳世龍翻攝)
記者吳奕靖/高雄報導
高雄市近期因酒駕問題連環爆發,繼母親節前後發生兩起酒駕致死重大交通事故,引發社會公憤。市長陳其邁震怒,高雄市警局展開爲期3天的全市大執法,試圖以鐵腕手段遏止酒駕歪風。然而,大執法甫落幕,15日於大社區再度發生酒駕傷及無辜的事件,一名年僅13歲的男童不幸遭酒駕駕駛撞斷手指,仁武分局轄區也是今年高雄市酒駕肇事率的前三名之一。
根據高雄市警察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025年)1月1日至5月15日,高雄市共發生酒駕全般事故69件,相較去年同期(72件)雖略有下降,但整體而言,酒駕問題依舊嚴峻。更令人關注的是,在各分局的酒駕事故件數方面,仁武分局以19件高居第一,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4件;其次爲林園分局,發生13件,同樣較去年同期增加4件;小港分局則以4件,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增加了4件。這份數據清楚點出,部分轄區的酒駕問題不僅未見改善,反有惡化趨勢,成爲高雄市防制酒駕的重點挑戰區域。
▲高雄市舉行3天的酒駕大執法。(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而最新這起酒駕傷童事件,就發生在仁武分局的轄區當中,5月15日下午4時,44歲的陳姓小貨車駕駛沿大社區三民路行駛,疑似爲超車而跨越雙黃線駛入對向車道,不慎擦撞到正要左轉的13歲陳姓男童所騎乘的腳踏車左側手把。強烈的撞擊力道導致男童連人帶車倒地,不僅全身多處擦挫傷,左手更遭受嚴重骨折。肇事駕駛陳男被測出酒測值超標,警方已依公共危險罪將其移送法辦。
面對接連發生的酒駕事件,以及部分轄區酒駕事故不減反增的嚴峻現況,高雄市警察局顯然感受到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並緊急調整執法策略。
▲高雄又破功!13歲男童騎腳踏車遭酒駕男撞傷 左手慘斷指 。(圖/記者賴文萱翻攝)
根據《東森新媒體ETtoday》掌握的獨家消息,高雄市警察局內部已發出最新勤務規劃指示,要求各分局改變以往制式的路檢模式,轉向更具機動性和突襲性的執法手段。具體而言,各分局將被賦予更大的自主規劃權,可因應轄區特性,採取不定時、不定點的方式執行酒駕取締勤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市區分局更被建議偶爾執行凌晨2時至6時的突襲性路檢,意圖打破酒駕者對於警方執勤時間的預期心理,讓僥倖者無所遁形。此舉顯然是希望透過出其不意的方式,提高酒駕查獲率,展現分局長防制酒駕、打擊犯罪的強硬決心。
除了時間和地點上的彈性調整,本次勤務規劃更強調針對特定族羣和車輛加強攔查取締。例如,針對青少年可能於夜間出遊飲酒後駕車,以及部分駕駛高級車輛、跑車者可能恃財而無視法的僥倖心態,警方將會提高攔檢頻率,展現執法無死角的決心。考量到日前爲期三天的大執法甫結束,警方預判部分民衆可能認爲風頭已過,轉而在本週末假期僥倖酒駕上路。因此,警察局特別指示各分局,尤其是在酒駕事故件數偏高的仁武、林園及小港地區,更應加強部署不定時、不定點的勤務,持續防制酒駕行爲。
爲確保執法力道不間斷,警察局明確要求各分局,於每週五、六規劃的防制危險駕駛勤務中,務必將取締酒駕列爲核心任務,且每次路檢時間至少需持續一小時以上,攔查對象以汽車爲主,機慢車爲輔。勤務時間和地點則由各分局自行決定,展現了執法的彈性和因地制宜的考量。
資深警官認爲單純仰賴大規模、固定式執法有其侷限性,強調「精準打擊」,所以高雄警方應該祭出不定時、不定點的突襲式勤務,並鎖定特定高風險區域及族羣加強取締,提高防制酒駕的主動積極性,希望能借此有效嚇阻酒駕行爲,打破酒駕者的僥倖心理。
然而再多的執法策略,最終仍需仰賴警方的嚴格執行以及民衆的自律與配合。高雄要徹底擺脫酒駕陰影,除了警方不斷精進執法手段、針對高風險區域加強部署外,更需要全體市民共同建立「酒後不開車」的共識,並對酒駕行爲採取零容忍的態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障所有用路人的安全,避免更多無辜的生命和家庭遭受酒駕的摧殘。特別是針對酒駕事故頻傳的仁武、林園、小港等地區,更應加強宣導與執法力度,纔能有效遏止這股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