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視頻號出手,整頓團播
記者丨雷晨
編輯丨巫燕玲
在團播行業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低俗化競爭從未斷絕。
近日,抖音平臺升級《抖音直播團播內容管理規範》並同步發佈《抖音直播團播機構管理規範》,對團播內容、主播行爲及公會運營提出更嚴格的治理要求。
團播是多位主播組隊協作,通過互動表演、才藝展示或遊戲競技等形式集體直播,以團隊魅力吸引觀衆、活躍氛圍並實現流量共享的娛樂模式。
作爲一種互動性強、內容多元的直播形式,團播曾因低門檻、高收益吸引大量從業者涌入。然而,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部分主播和公會爲博取流量,不惜以低俗擦邊、情感欺詐、惡意炒作等手段牟利。
例如,主播通過暗示性動作、虛假親密關係誘導打賞,公會則利用高額違約金捆綁主播,甚至縱容粉絲羣體進行網絡暴力。此類行爲不僅損害用戶權益,更破壞了行業生態,導致團播一度陷入輿論危機。
抖音在2023年首次發佈的《團播內容管理規範》以整治低俗擦邊、叫囂PK等違規內容爲主。而2025年的規範升級則更加註重行業生態的全面治理,將監管觸角延伸至公會運營、合約關係、場外互動等更深層次的領域。
本次新規直擊行業痛點,明確禁止低俗內容、虛假營銷、惡意競爭等行爲,其亮點在於系統性、精準性和長效性。
內容上,嚴禁低俗擦邊、過度美顏等行爲,推動內容迴歸真實與健康;主播管理上,禁止誘導消費、攀比打賞,保護用戶尤其是未成年人免受非理性消費侵害;公會運營上,嚴懲惡意炒作、侵權等行爲,並引入階梯式處罰機制,從源頭遏制違規動機。
值得注意的是,新規不僅聚焦“堵漏洞”,更注重“疏通路”,如鼓勵專業直播基地建設、創新劇本化內容等,爲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正向引導。
除了抖音之外,微信視頻號也在今年7月加強了對團播低俗內容的治理,發佈了《關於開展微信視頻號直播“團播低俗內容治理專項”的公告》,重點整治涉及低俗玩法、着裝暴露、刻意做出不雅動作等違規行爲。
根據視頻號規則,平臺對團播中存在違規行爲的賬號,視違規程度分別予以相應處罰,處罰手段包括但不限於提醒教育、減少推薦、中斷直播、禁播、清空或扣除信用分,情節嚴重者將永久封禁賬號。
但規範的意義從來不是束縛。當監管重拳擊碎灰色地帶的投機泡沫,一場更具生命力的業態轉型正在發生。
當前,團播的表現形式與參與主體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性。一方面,內容形式不斷突破傳統娛樂邊界:從早期的才藝比拼、遊戲互動,逐步衍生出沉浸式劇場、戶外實景直播、跨界聯名等新場景。
另一方面,參與人羣的構成愈發豐富,折射出行業吸引力與社會認知度的提升。在職業背景上,演員、醫生、教師、主持人等傳統職業者紛紛轉型或兼職團播,進一步提升了內容的文化深度與藝術性。
例如,前段時間TVB視帝歐陽震華等藝人合體直播,超300歲的“老戲骨團”跳起網絡熱梗《晚安大小姐》,既打破年齡圈層,也帶動經典文化與流行元素的碰撞。
老戲骨們跳起網絡熱舞的“反差萌”背後,是傳統演藝力量與新興直播形態的破壁融合;戶外實景直播與沉浸式劇場的興起,則標誌着行業從“顏值經濟”到“內容價值”的認知躍遷。
從市場規模來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曾發佈報告,2024年整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整體營收規模爲2126.4億元。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對於行業參與者而言,唯有在規則框架下創新,在底線之上升級,團播才能真正成爲豐富網絡文化、滿足用戶需求的正向力量。此外,平臺、公會與主播需形成合力:平臺加強動態監管與培訓,公會優化運營模式,主播提升專業素養,共同構建健康可持續的行業生態。
SFC
出品丨21財經客戶端 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丨江佩佩 實習生鄭瑩瑩
21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