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南「抓漏」救水患 北港後溝橋難重建
雲林縣北港鎮後溝橋遇大雨即被淹沒,地方希望重建,水利署第五河川分署5日表示此橋屬於「過水便橋」,依規定只能進行整修。(張朝欣攝)
雲林縣大湖口溪2年前完成整治,3、4日豪雨將溪水位擡高,水壓無處宣泄竟沿着下水道倒灌,造成斗南鎮市區大淹水,縣府將與第五河川分署合作「抓漏」彌補;北港鎮後溝橋遇大雨即被淹,地方希望重建,水利署第五河川分署5日表示重建不符合「跨河建造物審覈要點」,只能整修。
3、4日雲林降暴雨,大湖口溪水倒灌入斗南鎮下水道,從人孔蓋冒出,造成建國三路一帶淹水。水利處科長羅士閔指出,大湖口溪去年整治後水位更高,舊雨水箱涵無法承受水壓才倒灌。國土署下水道工程分署副分署長沈益生建議水利署加強河道疏浚,縣府也應作地下水道檢討。
縣府規畫在雨水箱涵出口做水閘門,再把箱涵改順向接大湖口溪並配置抽水站。水利署則加強清疏,促低窪處積水排出。
後溝橋橫跨北港溪,橋齡39年,因北港溪泥沙不斷淤積,橋高已無法因應目前水位,雨勢稍大橋面便被淹沒,農民爲了搶收河牀地農作,經常涉險過橋,要求相關單位興建新橋。
工務處處長汪令堯表示,該橋位於行水區,屬於「過水便橋」,依規定只能修復。第5河川分署說明,依「跨河建造物審覈要點」規定,若要興建新橋,須由公所提出高於堤防的橋樑工程計劃。
雲嘉南地區仍有零星災情,雲林古坑鄉華山溪落石阻塞河道疏通中,林內鄉雲61鄉道塌陷鋼板樁搶修中,四湖大排出海口正進行堆疊太空包加高工程;嘉169線、159甲線等要道多處路段至今仍封閉交管,臺1線水上段南下275.4公里處4日路面大面積下陷,連帶正義路地下道也緊急封閉通行;臺南北門沿海地區仍有零星電話、網路和第四臺線路未修復,鹽水區竹林裡還有幾十戶市話不通、網路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