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南百年警舍華麗轉身 全臺首間古蹟火鍋餐廳飄香

建成於1930年(昭和5年)的斗南分局舊辦公室舍(前身是「臺南州斗六郡斗南警察官吏派出所」),在雲林縣政府努力下,讓文化資產的古蹟活化,成爲「榕苑古蹟餐飲」。 胡瑋芳/攝影

枯山水庭院中熱氣蒸騰,食客們在近百年曆史的日式警務廳舍裡,品嚐着用雲林在地食材烹製的精緻鍋物,歷史與美食在此刻完美交融。這是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將興建於1930年的日式建築羣,曾是臺南州斗六郡斗南警察官吏派出所,以委託經營方式成立「榕苑古蹟餐飲」,成爲全臺首例由警察廳舍改造的高級餐廳,爲古蹟活化寫下新篇章。

東豪冷凍食品董事長施財源爲了打造與古蹟相得益彰的空間,特邀東京設計大師鈴木智惠參與,耗資4000萬元,歷經16個月的精細調整。 胡瑋芳/攝影

枯山水砂礫繪出細膩波紋,矮石堆疊成山景,四棵蒼勁老榕樹靜靜矗立,這是走進位於雲林斗南鎮中山路170號的「臺南州斗六郡斗南警察官吏派出所」(斗南分局舊辦公室舍)的第一印象,2024年12月10日在雲林縣長張麗善、議長黃凱等人剪綵下,「榕苑古蹟餐飲」正式開幕。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斗南分局舊辦公室舍的前身是「臺南州斗六郡斗南警察官吏派出所」,於昭和5年(1930年)建成。這座建築羣見證了臺灣鄉鎮警務發展的關鍵歷程。1940年,派出所在旁增建了保甲事務所;1950年後陸續增建三組(刑事組)、拘留所、消防隊等建築。 這些建築坐落形成迴廊中庭的空間形式,在日式建築中相當少見且珍貴。

「這裡位處交通要道,對當地治安管理有重要意義。」陳璧君指出,該建築羣見證了臺灣鄉鎮警務、戶政、消防、保甲等社會安全機制的發展,2004年斗南分局因辦公空間不足遷往新址後,這棟舊廳舍逐漸荒廢。2009年它被公告登錄爲雲林縣縣定古蹟,耗資五千萬修復讓宿舍古蹟華麗轉身。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雲林縣政府於2009年將「臺南州斗六郡斗南警察官吏派出所」公告登錄爲縣定古蹟,並耗資五千萬修復讓宿舍古蹟華麗轉身。 胡瑋芳/攝影

2017年,雲林縣政府耗資約5,000萬元修復5幢建物,修復過程中,工人們意外發現了1950年代的拘留所建構(遺蹟),成爲未來展示的重要亮點,修復完成後,如何活化成爲難題,2020年雲林縣政府首次招租,雖招標成功卻遭遇疫情衝擊而放棄。直到2023年6月,縣府與斗南在地優質廠商「東豪冷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簽約委託經營,以「榕苑」爲品牌名稱對外營運。

東豪冷凍食品董事長施財源坦言,最初曾婉拒縣長的邀約。「在萬業缺工的時代,要在斗南這個鄉下小鎮投資4000萬開餐廳?許多朋友問我們是否瘋了。」他回憶道。

但張麗善縣長和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以大義動之、以誠意感之”,最終說服了施財源。他承諾將全力以赴,「打造一個大家會認同的新地標」。萬衆齊心下成功讓四棵老榕樹催生的品牌「榕苑」名稱的誕生,源自於一場關於樹木的討論,裝潢之初,團隊曾建議將正前方的四棵老榕樹改爲更符合日式庭院風格的松柏,但文觀處張科長堅持保留老樹。正值臺北市榕錦時光生活園區正式營運,內部顧問靈機一動提出「淡水有榕堤、臺北有榕錦、雲林有榕苑」的宣傳詞,呼應場域內的四棵老榕樹,「榕苑」之名就此誕生。

「榕苑古蹟餐飲」裝修團隊特別注重細節,許多桌椅、門窗、燈具都是從日本直接採購的早年古物,希望呈現早期日式建築的風貌。 胡瑋芳/攝影

爲了打造與古蹟相得益彰的空間,東豪公司特邀東京設計大師鈴木智惠參與,耗資4000萬元,歷經16個月的精細調整。裝修團隊特別注重細節,許多桌椅、門窗、燈具都是從日本直接採購的早年古物。

大地營造董事長謝帝旺走進榕苑,看到用餐空間分爲大廳與包廂,其中包廂以日本寺廟等級命名:淺草、伊勢、銀閣等,充滿東洋風情,濃濃的日式庭園風情,讓他感嘆說道榕苑是美食與歷史的雙重颯宴。

施財源董事長表示,米其林等級的在地食材,榕苑的餐飲以鍋物爲主,價格從499元到1200元不等。雖然價格在雲林不算便宜,但食材品質絕對物有所值,強調「便宜的原料無法創造出好的產品,自己不吃的不上桌服務客人。」

「榕苑古蹟餐飲」不僅提供雲林當地優質食材烹調的美食,更能感受古蹟的美麗與歷史魅力。 胡瑋芳/攝影

張麗善縣長在開幕典禮上強調,「文化資產修復工作不單是把在地的歷史保存傳承下來,更要予以活化再利用,而不是淪爲蚊子館。」雲林縣擁有許多古蹟與歷史建物,縣府與縣議會都非常重視歷史資產修復活化工作。

黃凱議長也表示,議會將全力支持縣府推動古蹟與歷史建築修復活化,「讓雲林縣有不一樣的面貌,呈現給國人」。

榕苑的誕生,是政府與民間合作的活化典範。縣府修復古蹟硬體,企業注入經營活水,讓沉睡的文化資產重新煥發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