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鐵路高架案卡關6年 張麗善:技術性杯葛拖延進度
斗六鐵路高架化交通部審查牛步,雲林縣府感到無奈,圖爲斗六火車站。(周麗蘭攝)
斗六市區鐵路高架化計劃推動逾6年,歷經20餘次修正,至今仍卡在可行性評估初審階段。立委張嘉郡去年曾邀集交通部鐵道局與臺鐵公司南下會勘,釐清3大症結,縣府也依據共識進行修正,但計劃遲未進入實質審查。對此,縣長張麗善認爲是技術性杯葛,拖延時間。
雲林縣政府交通工務局指出,可行性報告書送審時最初收到上百項意見,逐步解決僅剩三項技術細節待確認,然而去年6月立委張嘉郡邀請鐵道局及臺鐵公司會勘完後,進度仍停滯不前。
縣府於會勘中提出三項修正方案,包括原3處臨時平交道縮減爲2處;高架橋墩與軌道擡高至17.2公尺;內環陸橋保留至高架工程完工再拆除。上述方案獲鐵道局與臺鐵公司現場表示「無異議」,但交通部始終未排入正式審議程序。
交通工務局長汪令堯表示,今年數度致電並行文交通部催促,遲遲未收到具體回覆。交通部近期函覆指出,17.2米高橋墩設計坡度恐過於陡峭,要求鐵道局重新表示意見。
汪令堯強調,「這顯然是以拖待變」,該設計坡度千分之1.78系由專業顧問公司提出,並已通過鐵道局專業審查,若非符合規範,縣府也不敢送審。
他並指出,鐵道局上月已迴文確認坡度符合標準,縣府於4月8日即將資料轉交交通部,但至今仍未收到迴應。
對於交通部以「安全係數」爲迴文,張麗善表示,技術問題都已在去年會勘時獲得確認,如今又翻舊帳,令人感到是技術性杯葛,拖延時間而已。
她認爲,如果大家不分黨派共同支持,速度應該可以更快,她擔心的是中間「有人」刻意杯葛、延宕時間,只爲阻止縣府在任內完成這項重大建設,甚至留着這議題作爲未來的政治攻防工具。
張麗善強調,縣府已再次表達立場,並感謝立委張嘉郡持續協助,目前正等待交通部聽取各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