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不等於高蛋白 學者:選對5款助增肌
很多人都以爲「豆類等於高蛋白」,但其實不同豆類的蛋白質含量差很多。(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很多人都以爲「豆類等於高蛋白」,但其實不同豆類的蛋白質含量差很多。對此,營養學者洪泰雄表示,若目標是補充蛋白質,就要選擇高蛋白豆類,包括黃豆、黑豆、青豆、毛豆及納豆,皆適合當主力蛋白質來源,可供素食者及健身族補充。
洪泰雄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補充蛋白質要選對豆類,並依豆類的蛋白質含量,分成高、中、低3類,以供民衆參考:
蛋白質含量約30~50%,是最佳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適合當主力蛋白質來源,可供素食者、健身族補充。
●黃豆(40%):豆漿、豆腐、豆皮的主要原料,蛋白質最豐富。
●黑豆(35~40%):營養與黃豆相似,但抗氧化物更多,適合燉湯或製成黑豆漿。
●青豆(35%):又稱青仁黑豆,蛋白質高,適合做豆製品。
●毛豆(33%):其實就是未成熟的黃豆,蛋白質高,且富含膳食纖維與維生素C。
●納豆(33~35%):發酵後的黃豆,不只蛋白質高,還含有維生素K2,有助於骨骼健康,且更容易吸收。
蛋白質含量約20~30%,這類豆類蛋白質不算低,但碳水化合物也較高,適合當碳水來源,而非主要蛋白質補充。
●綠豆(23%):常見於綠豆湯、綠豆糕,蛋白質不低,但碳水佔比高。
●紅豆(22%):雖然含蛋白質,但澱粉含量較高,吃多容易攝取過多碳水。
蛋白質含量約10~20%,這些豆類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不適合作爲高蛋白飲食的主食。
●鷹嘴豆(19%):雖然含蛋白質,但澱粉含量高,吃多容易熱量超標。
●花豆(15%):甜湯裡常見,主要是澱粉,蛋白質含量低。
●蠶豆(12~14%):口感鬆軟,適合當零食,但蛋白質比例不高。
此外,洪泰雄提醒,有2款食材常被誤會成豆類,實際上並不是。其一是花生,它是堅果類,雖然含蛋白質,但脂肪比例更高;另一則是紅腰豆(Kidney Bean),蛋白質含量低,碳水較高,與黃豆、黑豆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