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狂加產品功能,AI戰局仍不明朗

作者 | 劉寶丹

編輯 | 黃昱

AI應用追擊戰還在持續。自從年初被DeepSeek 超過,豆包就加快了產品迭代步伐。

6月17日,華爾街見聞獲悉,豆包電腦版已全量上線AI播客功能。用戶點擊“AI播客”,上傳PDF或網頁鏈接後,可一鍵生成雙人對話的播客節目。目前,豆包App也已開啓小流量測試,將於近期全量上線。

不同於傳統 AI 播客通常不夠口語化、聽感機械且缺乏互動,該能力基於豆包大模型團隊推出的語音播客模型,讓文本創作到雙人對話式播客僅需秒級轉化,實現“低成本、高時效、強互動”的創作體驗。

這只是豆包產品迭代的一個細節。據華爾街見聞觀察,3月份以來,豆包明顯加快了產品迭代速度,先是升級了1月上線的“AI編程”功能,接着豆包新版深度思考功能開啓測試,此後,豆包在圖片和視頻功能上迎來多次更新。

上週,豆包大模型1.6正式發佈,豆包的視頻能力進一步升級,不僅可以生成多鏡頭無縫切換視頻,還可以生成寫實、動漫、影視等不同風格的視頻創作。作爲字節的主力AI產品,豆包不斷提升產品的好用程度。

頻繁的產品上新背後,豆包試圖通過新功能吸引用戶關注,保持豆包的用戶活躍度。

這一點並不容易。年初,DeepSeek一夜爆火,帶來了大量新用戶。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底,AI原生APP用戶規模達到2.4億,環比增長1.15億,這是一個近乎翻倍式的增長。然而,巔峰過後,行業不可避免出現用戶下降的問題。

根據QuestMobile數據,截至2025年5月底,DeepSeek、元寶、Kimi、文小言、納米AI等應用的活躍用戶數普遍下降,以元寶爲例,相對於3月的4164萬月活,元寶5月月活降至2256萬,用戶流失了將近一半。

而豆包成爲少數用戶持續增長的AI應用,5月其活躍用戶數爲1.31億,兩個月漲了大約1500萬,進一步拉近和DeepSeek的距離。

當前,AI產品的增長模式已經改變。DeepSeek不僅帶來原生App大洗牌,還讓行業清醒認識到,AI技術迭代依然是驅動產品的核心因素。換言之,一次AI技術的飛躍,可以直接碾壓通過市場投流帶來的用戶增長。

事實亦是如此,除了元寶和夸克分別在2月和3月進行一次大規模投放,豆包、Kimi等投放力度已經大幅減弱。AppGrowing數據顯示,元寶3月投放金額約13.86億元(估算),此後維持在6億-7億元水平,而豆包每月的投放不到1億元。

一位主做C端應用的AI獨角獸公司內部人士對華爾街見聞表示,公司目前的重點是研究下一代模型,至於產品迭代,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公司對下一代模型技術路徑的押注,這纔是決定AI產品的核心能力。

事實上,無論是AI對話類產品還是AI助手,抑或AI瀏覽器,都可能只是AI殺手級產品的中間形態。對豆包來說,無論是AI播客、深度思考模型還是視頻生成能力,本質上仍是單點功能的優化。隨着用戶對AI的期待從“工具輔助”轉向“任務解決”,Agent正成爲新的競爭焦點。

目前,字節、百度、阿里等大廠已經下場做Agent。4 月 18 日,字節版Manus產品“釦子空間”開啓內測,產品重點關注Agent解決工作場景的能力,可以通過MCP調用高德地圖、飛書、飛常準等應用,幫助用戶解決實際問題。

百度也開始嘗試Agent產品。4月25日,百度正式推出多智能協作App心響。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表示,未來的AI應用,不只可以回答問題,還要能完成任務。阿里也在夸克中增加了Agent,6月12日,夸克發佈首個可生成完整志願報告的Agent。

對豆包而言,密集的產品迭代更像是一場“防禦性創新”,一方面通過高頻更新維持用戶活躍,另一方面,則爲即將到來的Agent生態戰儲備場景數據與技術驗證。上述AI獨角獸公司內部人士表示,“釦子空間”還處於起始階段,後續不排除整合進豆包這個統一入口。

當技術突破的窗口期縮短,單點功能已難構築護城河。豆包能否借力字節的流量與場景優勢,在Agent協作網絡中搶佔先機,將成爲其能否從“用戶增長”邁向“生態統治”的關鍵一戰。

AI戰局的下半場,勝負仍未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