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經濟協會攜陽明交通大學 建立臺日半導體產學合作里程碑

▲陽明交大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陳冠能院長、林奇宏校長、東亞經濟協會黃教漳理事長、黃俊國秘書長,後排左起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川合現副代表、經濟部產發署鄒宇新副署長、何美玥國策顧問、王美花前經濟部長、陽明交大顧鴻壽客座教授。(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中華民國東亞經濟協會理事長暨臺北市進出口公會理事長黃教漳,昨(3)晚在大倉久和飯店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簽署「合作意願書」。這是東亞經濟協會首次與大學締結合作協議,也是陽明交大首次與民間協會簽署合作意願書,雙方的「第一次」具有突破性與歷史性的意義,對於推動臺日產學合作、強化半導體供應鏈發展,別具深遠影響。

東亞經濟協會前身爲「東亞經濟會議」,自1972年起即與日本經團連攜手,在臺北與東京輪流舉辦會議,持續推動臺日民間經貿交流至今已有52年。2014年正式改組爲「中華民國東亞經濟協會」,並於2023年成立「半導體小組」,積極推動臺日半導體供應鏈合作商機。同年,更榮獲「令和5年日本外務大臣表彰」,成爲國內唯一獲此殊榮的工商團體。

黃教漳表示,陽明交大是臺灣半導體人才的搖籃,旗下「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孕育了包括「電子教父」施振榮、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等國際級產業領袖。同時,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與AMD執行長蘇姿豐,皆獲頒陽明交大名譽博士學位,顯示該校在全球半導體領域的人才影響力與國際地位。

未來雙方將透過此次合作,不僅推動半導體產業鏈的實質合作,更展現臺灣在人才培訓與知識交流上的「軟實力」,提升臺灣在國際舞臺的影響力。

▲黃教漳、林奇宏、王美花、川和現在簽署儀式上致詞。(圖/記者張佩芬攝)

根據本次簽署的合作意願書,雙方將在經貿與人才交流、國際展會與研討會合作、產學研發計劃推動、人才培育及訪問團交流等五大面向展開合作,並視需要進一步簽署正式合作契約。

黃教漳最後表示,這份合作意願書是雙方的第一次,也是合作新篇章的開始。藉由本次的合作,希望能夠幫臺積電及臺灣的供應鍵在日本提供更多的半導體領域人才,同時一方面也藉此推廣臺灣的軟實力,發揮人才培訓的優勢,深化臺日產學合作,爲供應鏈韌性及國際競爭力注入新動能。我們想讓國際知道護國神山是由一堆神「人」打造的。

林奇宏指出,發展半導體最難的是人才供應鏈,過去五年世界局勢動盪,也出現很多機會,臺灣的半導體實力經過這一波洗禮,讓國人自信暴漲,陽明交大的團隊到熊本五趟,也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瞭解他們對人才的需求。

臺灣人口不多,透過線上與AI教學,可以把人力做最好的運用;另外在高齡化的社會,很多人年過65歲還充滿活力,在教育人員任用新的條例下,教授可以延長服務,讓臺灣的半導體人才即使部分轉往國外工作,也不會把臺灣的基礎掏空。

▲簽約儀式貴賓大合照。(圖/記者張佩芬攝)

林奇宏在手機上點開線上教學影片,出現活潑的英語動漫教學,可以轉換成日文教學,也可以透過遊戲,提高年輕人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陽明交大一年培養出約兩千名半導體相關科系學生,美國普渡大學一年也才約兩百名學生,比臺灣少一個零,今年9月開始,陽明交大在國外就有三、五個產學合作計劃。

經濟部前部長王美花則指出,日本產業與臺灣產業有緊密合作,她在訪問日本後,覺得東亞經濟協會可以有更突出的角色,半導體永遠是重要議題,日本也意識到半導體的超級重要,但是人才怎麼來,日本經團連非常重視,要向臺灣學習,我們要把這個餅做大,讓臺日合作達到加值效果。

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副代表川合現則指出,日本媒體大篇幅報導陽明交大培育很多半導體人才,他在訪問新竹科學園區時也見到不少該校人才,產學合作,共同培育人才有助提升競爭力,很高興臺日建立密切合作與互補關係,開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