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國小綠籬計劃全國第1 學生親手植栽 學校變身植物園
竹北市東興國小透過「校園綠籬專案計劃」,以環境教育融入日常爲理念,把校園打理得像是植物園般綠意盎然。(新竹縣府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東興國小打造多樣原生綠籬,將校園轉化爲本土植物教育場域,結合親師生的DIY共學活動與攀樹體驗。(新竹縣府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竹北市東興國小獲教育部補助150萬元,於2024年辦理「校園綠籬專案計劃」,以環境教育融入日常爲理念,將「綠籬計劃」與校本課程緊密結合,推動師生共同參與可食用植物的栽種與食農教育,打造安全、友善、包容的綠色公共空間,該專案榮獲國小組全國第1名。
東興國小打造多樣原生綠籬,將校園轉化爲本土植物教育場域,並由學生親手照護植物、將廢棄木材再利用製成解說牌,結合親師生的DIY共學活動與攀樹體驗,將環境教育從課室延伸至生活,深度連結社區,實踐SDGs目標,成爲國內環境教育與綠色校園改造的標竿典範。
東興國小指出,師生利用暑假期間建置綠籬,柔和原本生硬的水泥外牆,考量到新竹地區的強風特性,栽種多種耐風、防風的臺灣特有種植物,包含月橘、金毛杜鵑、鵝掌藤和黃梔花等,另外也種植日本女貞、金毛杜鵑等,讓校園在不同季節呈現多層次的綠意與繽紛色彩。
總務主任林怡君說明,綠籬全區新設置再生木頭解說牌,介紹植物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提升師生及周邊居民對環境生態的認識。除了靜態的實地觀察,解說牌上還有QR Code,提供孩子們互動學習的機會。
東興國小在3年級的自然領域課程中,結合植物單元,聘請專業講師進行校園植物導覽,帶領孩子們繞着校園的綠籬,觀察植物的葉脈、花朵和果實。學生們也充分意識到校園環境與生態之間息息相關,而綠籬的建置對生態環境有着極大的助益。
綠籬概念融入課程中,學生在學習單上留下美麗而生動的畫作,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外,更希望藉由課程將永續環境的理念實踐在生活中。除了校園綠籬外,東興國小今年積極推動食農教育運動,建立學生均衡飲食的消費觀念及習慣,並試驗舉辦「多吃一口飯」活動,共同實踐食農惜食、永續環境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