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團結抗美霸權 破解21世紀不平等關稅條約

▲美國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要求貿易伙伴提供相同關稅待遇,此舉被東協成員國視爲「21世紀不平等條約」。(圖/路透社)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美國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要求貿易伙伴提供相同關稅待遇,此舉被東協成員國視爲「21世紀不平等條約」。該政策對出口導向的東協經濟體構成嚴重威脅,可能破壞全球多邊貿易體系。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東協與美國的年貿易額超過3500億美元,任何關稅調整都將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穩定。

現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延續貿易保護主義思路,透過對等關稅追求所謂「公平貿易」。此舉可能導致全球關稅壁壘升高,加劇通膨壓力。東協需要從過往貿易爭端中汲取經驗,在避免單方面讓步的同時,積極尋求多邊解決方案。

政策實質 潛在影響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要求貿易伙伴國將關稅稅率調整至與美國相同水準,否則將面臨報復性關稅。這種做法忽略各國經濟發展階段差異,特別是東協等發展中經濟體需要關稅保護來扶持新興產業。例如在農產品領域,美國平均關稅稅率維持在2.3%,而東協國家平均稅率爲8.6%,這種差異反映各國不同的發展需求。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若美國全面實施對等關稅,東協國家年度出口總額可能減少8%至12%,相當於損失400億美元出口收入。電子產品、紡織品和農產品等主要出口部門將受到最直接衝擊,這些產業佔東協對美出口總額的65%以上。

此政策更可能動搖以規則爲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世界貿易組織(WTO)經過數十年建立的多邊協商機制,正面臨被單邊主義取代的風險。作爲WTO框架支持者,東協國家需要積極參與國際對話,維護全球貿易體系穩定。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要求貿易伙伴國將關稅稅率調整至與美國相同水準,否則將面臨報復性關稅。(圖/路透)

經濟結構特徵與應變能力

東協經濟體呈現明顯的對外貿易依存特徵。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成員國的出口額佔GDP比重超過60%,這種結構使國際市場波動直接影響國內經濟穩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東協國家就曾因外部需求驟減而經歷經濟衰退。

區域經濟整合與市場多元化戰略增強了東協的應變能力。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推動成員國間貿易與投資流動,使區域內貿易佔比在過去十年從23%提升至35%。同時,與中國大陸、日本、歐盟等經濟體的夥伴關係有效分散市場風險。2022年東協與中國大陸雙邊貿易額突破9000億美元,顯示多元化戰略的成效。

東協內部經濟發展水準存在差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較發達經濟體擁有更多政策工具,而柬埔寨、寮國等國家可能承受更大壓力。這種差異性需要在制定應對策略時充分考慮。

戰略選擇 合作路徑

深化區域經濟整合是東協的首要選擇。透過落實東協經濟共同體(AEC)藍圖,降低成員國間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將區域內貿易比重從當前35%提升至50%以上。同時推動數位經濟協定談判,建立適應新時代的區域數位貿易規則體系。

拓展外部經貿關係方面,東協可以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除鞏固與中國大陸、日本、歐盟等傳統夥伴關係外,重點開拓印度、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東協與印度雙邊貿易額過去五年保持年均15%增長,顯示新興市場潛力。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平臺優勢也應充分利用,透過原產地規則累積等機制構建韌性供應鏈體系。

在國際規則層面,東協可以聯合其他發展中經濟體,在WTO框架內推動多邊貿易規則現代化改革。強調「特殊與差別待遇」原則對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性,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同時建立區域性關稅補償機制,幫助受衝擊較大的成員國實現平穩過渡。

結語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東協構成挑戰,但也提供區域合作與經濟轉型契機。東協國家需要準確把握政策實質,透過集體行動和戰略協調維護自身利益。從深化區域整合到拓展全球夥伴關係,東協擁有多樣化政策工具應對外部衝擊。

未來東協經濟發展將繼續依賴開放、包容的全球貿易體系。抵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不僅爲了短期經濟利益,更是爲了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和促進長期可持續發展。透過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創新,東協能夠增強區域經濟內生動力和抗風險能力,爲區域經濟繁榮穩定作出重要貢獻。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東協構成挑戰,但也提供區域合作與經濟轉型契機。(圖/路透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