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游泳名將陳蘇偉:專注極限游泳,有望成爲橫渡直布羅陀海峽國內第一人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康喜 東莞報道
5月5日至14日,東莞游泳名將陳蘇偉將挑戰橫渡直布羅陀海峽。這是陳蘇偉繼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卡特琳娜海峽、莫洛凱海峽等多個世界海峽後,又一次向極限發起衝刺。
在近期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陳蘇偉介紹,如果此次挑戰成功,將填補國內在該項目上的空白。同時,作爲曾經的全運會選手、兩摘亞運會銀牌的運動員,陳蘇偉也想以這樣的方式,向即將在家門口舉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獻上祝福。
由世界馬拉松游泳協會認證的“世界七大海峽橫渡挑戰”與“世界七大高峰攀登挑戰”遙相呼應,被譽爲全球最具挑戰性的極限運動之一。此前,陳蘇偉已經相繼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卡特琳娜海峽、莫洛凱海峽等多個海峽。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將於今年舉行,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賽理念,讓各類體育空間從賽事高地轉化爲普惠民生的幸福載體,成爲全民運動的新開端。
作爲賽事承辦城市之一,東莞共承接5個比賽項目,其中十五運會項目2個,分別爲籃球(五人制男子成年組)、舉重;殘特奧會項目3個,分別爲籃球(聾人女子)、舉重以及大衆三人制聾人籃球。東莞正以“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爲理念,努力辦出一場精彩紛呈、全民共享的體育盛會。
陳蘇偉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談到,從划龍舟到跳水、游泳能看出來,廣東人其實先天富有挑戰精神。例如在需要快速反應和爆發力的體育項目上,大灣區人民都很有優勢。“希望在粵港澳三地舉辦的十五運,能夠將我們這種體育精神傳遞到全民、全行業,優勢應該傳遞給青少年,貫穿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去。”陳蘇偉說。
直布羅陀海峽連接歐非大陸,最窄處僅18公里,以多變洋流與低溫(5月平均水溫16℃)著稱。
此次橫渡,陳蘇偉團隊將於4月29日啓程飛赴西班牙馬德里,隨後轉赴馬拉加待命。橫渡的具體時間窗口定在5月5日至14日之間,最終挑戰日期將根據實時氣象條件確定。
每一次橫渡挑戰,對陳蘇偉而言,最難的地方或許是對海洋的一系列未知。“因爲這次橫渡跟上一次相隔一年左右,我也做了很多適當性訓練、康復訓練。但不管怎樣,都不敢掉以輕心。每一次都會有新的不可預測的問題出現。”陳蘇偉說。
2019年,陳蘇偉完成挑戰英吉利海峽、卡特琳娜海峽、環曼哈頓島遊,榮摘世界公開水域“三大皇冠”後,將目標鎖定“世界七大海峽”。後者與“世界七大高峰”遙相呼應,被譽爲全球最具挑戰性的極限運動之一。
在此之前,陳蘇偉分別用時11小時8分2秒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成爲第3個完成此壯舉的中國人,在挑戰者中年齡最大;用時11小時35分成功橫渡卡特琳娜海峽,成爲橫渡該海峽的首箇中國人。
2022年10月23日,他成功挑戰莫洛凱海峽,成爲完成橫渡莫洛凱海峽的首箇中國人;2023年8月24日,他用時11小時35分成功橫渡英國北海峽,成爲首個成功挑戰該海峽的中國人。
此次橫渡直布羅陀海峽如果能夠成功,陳蘇偉的下一步的計劃是橫渡臺灣海峽。“說實話這項運動很難,需要很多先天性條件。但我也不想就此結束。希望有機會成爲全球第一個臺灣海峽橫渡挑戰的中國人。”
作爲土生土長的廣東人,陳蘇偉的成長得益於東莞獨特的體育土壤。在游泳這一領域,東莞人才輩出。從1936年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被譽爲“標準美人魚”的楊秀瓊,到1982年打破亞洲紀錄勇奪冠軍的葉潤成,皆是其中代表。
而陳蘇偉的游泳天賦也早早被髮掘,一項又一項的基層比賽脫穎而出後,1979年,年僅11歲的他進入北京體育大學業餘體校學習。16歲那年,陳蘇偉“越過省隊”直接入選國家游泳隊。
從東莞鄉間到祖國首都,因爲游泳,陳蘇偉的人生與體育結緣。1986年漢城(今首爾)亞運會,其代表中國參加4×200米自由泳接力比賽,獲得銀牌。四年之後的北京亞運會,陳蘇偉依舊憑藉過硬實力爲國出征,4×200米自由泳接力項目,再度獲得亞軍。
退役後,陳蘇偉在個人專項繼續升級。他開始專注於極限游泳挑戰,橫渡世界級海峽,繼續刷新中國極限游泳運動的記錄。
“當我離開專業游泳池,做游泳培訓一段時間後,又想重新回到這個項目。然後我又一次嘗試着尋找對游泳的熱情,最後很幸運,我找到了極限挑戰這樣的方式。”陳蘇偉這樣總結自己與競技體育的過往,並告訴記者,只有把這項運動當作終身愛好,不爲名也不爲利,才能堅持走到今天。
對談中陳蘇偉也提到,這或許與廣東人天生對海洋富有挑戰精神的基因有關。“包括大家熟知的全紅嬋,以及世界冠軍陳藝文、朱子鋒、胡宇康等,都是兼具天賦和挑戰精神的選手。”他說。
199天后,十五運將在廣東這個敢爲人先的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拉開序幕。這片曾兩次點燃全運聖火的熱土,再次成爲焦點。作爲退役運動員,陳蘇偉認爲,隨着時代不斷髮展,全民運動和羣衆體育一定是中國體育事業的關鍵。
十五運將分爲競體比賽和羣衆比賽活動,競體比賽設34個大項、401個小項,羣衆賽事活動設23個大項166個小項。毫無疑問,全民運動熱潮,纔剛剛開始。
“體育帶給人們頑強不屈的精神,嚴格的紀律意識以及健康的體魄,是我們這個國家非常需要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一至兩項體育技能,伴隨大家的一生。”陳蘇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