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土科技:上半年將發佈AI機器人操作系統 推動機器人邁向羣體智能|速讀公告
財聯社3月17日訊(記者 武超)工業操作系統企業東土科技(300353.SZ)正在加強具身智能領域的佈局,據公司公告,今年上半年會發布一款面向具身機器人的產品——AI機器人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的亮點在於通過“大小腦融合”方案,能把當前具身機器人電子架構的成本降低50%左右,功耗降低超過60%。據介紹,這一突破或推動國產機器人從單體智能向羣體智能躍遷。
在近日機構調研中,東土科技公司人士首度披露這套系統的技術細節:其核心源於公司自主研發的鴻道(Intewell)操作系統,採用微內核虛擬化架構,將機器人的決策層(大腦)與運動控制層(小腦)深度融合,將多設備、多節點任務融合爲統一架構下的AI系統和運動系統,提供軟硬一體技術,達成低成本、低功耗、小體積目標,同時保障上層應用軟件開發的遷移性,支持算力芯片虛擬化,讓大模型運行和算力分配效率最大化。
東土科技認爲,當前市面上主流的機器人系統存在諸多問題,包括:計算設備多功耗大,體積大,致使機器人電池容量受限;控制任務實時性不足,難以契合工業領域高精度、快速響應要求;多設備堆疊方案成本高昂,不利於規模化推廣;初期機器人單機功能調試雖快,但進階應用(如高精度作業、羣體智能化作業等)難度大等。而公司的 AI 機器人操作系統正是針對這些痛點給出解決方案。
這一突破恰逢全球人形機器人技術迭代的關鍵窗口期。3月13日,美國機器人公司Figure AI發佈了一則人形機器人的視頻引爆網絡。視頻中,工作人員讓人形機器人通過語音命令執行復雜的動作,這就是基於大腦+小腦的融合。據分析,這套被稱爲“端到端”的神經網絡工作流程大致是:內部融合Open AI的大模型作爲大腦,提供視覺推理和語言理解;Figure 01神經網絡作爲小腦,根據大腦的判斷作出一系列動作。
國金機械研報表示,“小腦”主要負責運動控制的落地,其技術路線上的高壁壘和複雜性,很難通過彎道超車實現突破,或成爲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的“卡脖子”環節。其指出,已在數控高階算法、高精密伺服控制、實時操作系統等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的企業,有望在人形機器人“小腦”成長機會中搶佔先機。
值得關注的是,東土科技技術落地能力已獲產業驗證。據相關公告,去年鴻道(Intewell)操作系統已實現數控機牀領域的商業應用,並與精密數控頭部企業完成了國產化替代適配驗證;在機器人行業,公司的方案顯著提高了控制系統的確定性、高實時性、高可靠性,並通過顯智控一體化的優勢獲得頭部客戶的認可。
另外,在實時性上,鴻道(Intewell)通過工信部相關測試機構測試,能在125微秒循環週期下穩定運行,滿足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牀、手術機器人等高精度需求;在降低開發門檻方面,提供低代碼編程,適配一般快速組建機器人應用和本體的廠家,也提供 C++等高級別開發模式,滿足深度專業機器人廠家;在算力方面,提供分佈式協同方案,未來工廠中各機器人節點可共同貢獻算力,助力從單體智能邁向羣體智能發展。
東土科技表示,智能控制系統和工業操作系統擁有幾百億級的市場空間,從公司定位看,預計未來2-3年左右新業務收入佔比達到一半左右。未來公司的主要收入會來源於新業務,工業操作系統業務在2025年預計將維持高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