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泡湯藏學問 中醫曝「1動作」可防頭暈缺氧

專家提到,最佳泡澡時間爲飯後兩小時、睡前兩小時。示意圖/ingimage

冬天泡澡或泡溫泉,不僅能放鬆身心,還能促進血液循環。不過,許多人泡到一半常感覺頭暈目眩,對此中醫師吳宏幹提醒,這與血液分佈有關,若在頭頂放一條熱毛巾,不僅能減緩頭暈,還有助補陽氣。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吳宏幹受訪時指出,泡澡時血液會流向肌肉與骨骼,若氣血不足,頭部就容易出現缺氧、暈眩等狀況,這在女性族羣中特別常見。日本人泡湯時習慣把熱毛巾放在頭頂「百會穴」,正好能穩定血流,緩解頭部供氧不足的情形。

他建議,泡澡時間以15分鐘爲宜,水溫維持在40至42度之間最理想。若溫度低於40度,放鬆效果不明顯,超過42度則可能燙傷皮膚。泡澡時段最好安排在「飯後兩小時、睡前兩小時」之間,既不影響消化,又有助睡眠。

吳宏幹補充,只要體力許可,早晚各泡一次也沒問題,但仍須避免過久浸泡,以免造成血壓波動或頭暈不適。他提醒,泡湯前後都應補充水分,讓身體維持良好循環,才能真正達到放鬆與養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