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 百度再推社交APP,用AI連接年輕人能承載其社交夢嗎?
百度再次在社交領域落子。近日有網友發現,一款名爲“月匣”的AI社交APP悄然上線。
這款APP定位爲情感陪伴類AI互動應用,主打高自由度AI對話和沉浸式劇本互動兩大核心功能。有消息稱,這款APP在技術上採用百度自研文心一言大模型,並整合DeepSeek、豆包、MiniMax abab等外部AI技術。
不只是聊天機器人,更是情感載體
年輕人的社交觸角,正從現實世界延伸至虛擬空間,對新型社交方式的接受度空前高漲。據《2023年中國虛擬社交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情感陪伴類App市場規模已突破百億,並保持30%以上的年均複合增長率。
從玩法上看,月匣並非一款簡單的AI聊天機器人,而是試圖打造更具沉浸感和情感鏈接的虛擬社交空間。
用戶在月匣內可以體驗高自由度AI對話與沉浸式劇本,構建虛實交融的情感連接,與AI角色進行開放對話,同時,還爲用戶構建了多元化角色庫與個性化定製,滿足用戶的“角色扮演”需求,提供各種人設的虛擬角色,並支持用戶個性化調整。
比如,用戶進入軟件後會看到一個劇本故事的對話界面,由系統來提供故事簡介和場景設定,而用戶則需扮演特定角色,通過對話推動劇情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月匣強調“記憶共生”與情感陪伴,力求讓AI成爲有溫度的情感載體。其中,“記憶共生”技術會記錄用戶偏好與互動歷史,使AI角色逐步形成個性化陪伴記憶的功能,提供定製化情感支持。App內還設置“創業麪攤”、“冥想茶館”等場景,營造輕鬆氛圍,幫助用戶緩解壓力。
多樣化功能和玩法,離不開硬核技術底座。有消息指出,月匣App採用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並整合DeepSeek、豆包、MiniMax abab等外部大模型,通過融合多模型能力,提升AI對話的自然性、流暢性和智能程度,提供更真實人性化的互動體驗。尤其在情感交流和深度對話方面,構成月匣核心競爭力與技術壁壘。
月匣的推出,一邊顯示着百度正將AI技術向C端應用滲透,一邊則掩蓋不住百度重燃社交夢的野心。
難解的執念,AI能承載其社交夢嗎
實際上,月匣並非百度推出的首款AI社交類APP。2024年6月,百度在海外市場推出了名爲“SynClub”的AI社交產品。據介紹,用戶可以與自己專屬的AI朋友建立聯繫,當用戶感到沮喪或疲憊,或者發現與他人交談存在挑戰時,AI Friend會提供全天候的支持。
同年7月,百度推出了仿真人AI社交App文小言。這款App基於百度文心大模型技術打造,相比同類型的AI聊天產品,雖然在玩法和功能上無較大區別,但其特點在於採用仿真的數字人作爲“AI社交對象”,使交互過程更具真實感。
“社交”一直是百度的“心病”, 也是其難以割捨的“執念”。縱觀百度發展歷程,其在社交領域從未停止嘗試,從PC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接連推出了多款社交產品,試圖在社交領域分一杯羹。早期的百度Hi,對標MSN和QQ,是一款即時通訊軟件,但最終淹沒在IM大戰中,未能形成氣候。隨後,百度又推出了類微博產品“百度說吧”,試圖搶佔社交媒體的先機,然而在微博的快速崛起下,“百度說吧” 也很快銷聲匿跡。
儘管在社交領域屢屢碰壁,社交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佔據着用戶時長和用戶心智的關鍵位置,而AI社交作爲新興藍海,其市場潛力毋庸置疑。尤其是在95後、00後成爲社交主力軍的當下,AI情感陪伴有望成爲新型社交的重要分支, 甚至可能成爲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 “現象級”風口。
然而, 機遇與挑戰並存。用戶對AI社交的接受程度、AI技術的成熟度與商業化落地能力、內容監管與平臺治理的風險,以及如何構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等,都是月匣以及整個AI社交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