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四環路服役20餘年首次大修
3月16日夜間,東四環路(四元橋南-十八里店橋西)大修及環境提升工程全面開工。據北京市交通委介紹,本工程通過道路功能、空間和風貌有機融合,推動交通服務功能、城市管理功能、綠色生態功能一體化提升,實現道路通行能力、技術狀況、路域風貌、安全防護和智能交通五個方面綜合提升,最終實現東四環路一次全要素煥新亮相。
超期服役已經出現裂縫、車轍等病害
據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四環路全長65.3公里,於1999年至2001年分段建成通車,最初定位爲外圍環城快速路,服務疏導過境和長距離交通。隨着城市化進程推進及區域產業優化整合,四環路已轉變爲中心城區主要環廊,服務城區內部交通集散、相交放射線交通轉換及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四環路至今已運行20餘年,遠超15年路面設計使用年限,經檢測,道路結構強度不足,路面存在較多的裂縫、車轍等病害,影響行車舒適性和結構耐久性,同時存在交通運行效率不足、交通標誌杆線較多、周邊景觀環境有待提升等問題,已不能適應當前社會服務需求。
本工程按照統籌、融合、聯動工作理念,突破以往單一道路維修模式,積極推動道路功能、空間、風貌等三個層面的有機融合,從通暢、規範、綠色、安全、智能方面,整合存量設施、消除安全隱患、提升沿線景觀、加強科技創新,一體化實現沿線通行能力、技術狀況、路域風貌、安全防護、智能交通同步提升,以道橋設施完善帶動城市功能、空間品質、人居環境的提升。
市交通委介紹,此模式通過一體化改造優化交通設施與智能網聯設備、道路設施與綠化景觀照明、橋下空間與路域環境治理等,實現綜合工期縮短,最大程度避免反覆掘路、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最大範圍降低社會交通影響,預計減少佔掘路施工680次,減少佔路導行400次,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實施效果及綜合效益。
7公里主線橋區增設花箱
爲着力推進花園城市建設,市園林綠化部門和朝陽區政府將同步開展沿線綠化景觀提升,堅持因地制宜,應綠盡綠、花化彩化。在7公里主線橋區增設花箱,與道路中央隔離帶一併形成以藤本月季爲主的花環,並在四惠橋等3座立交橋區外掛花箱,降低市政設施灰色空間佔比,形成一帶、三芯、多節點的四環路域綠色風景環廊。
爲進一步提升路域環境面貌,市城管委、朝陽區政府將同步對路域環境開展整治提升,實施城市傢俱規範化治理,開放東風北橋等8處橋下空間用於車位供給,並開展環境治理與美化,形成協調統一、內外一致、視覺通透的整體景觀效果。
沿線燈光夜景照明也將同步優化,根據橋樑特點精心設計和佈置燈光,“一橋一案一特色”,如爲四惠橋定製護欄景觀燈,採用八邊形邊角線立體設計,同時與經過現代性標識化設計的“四”字一起,體現四惠橋四通八達、惠及四方的意義。同時,加強花卉與景觀照明融合,強調車行、人行、鳥瞰視點,打造更加精美的城市夜間輪廓線,進一步提升首都城市品位和夜間魅力。
改造後通行效率提升15%至20%
本工程中,市交通委會同交管部門綜合研判交通流量、出行需求、擁堵點段、通行安全等問題,系統優化交通組織,規範通行秩序,提高通行能力。
如在東四環全線增設緊急停車帶,在外環大郊亭橋南向東廣渠快速路方向匝道、內環四方橋北向東京哈高速方向匝道、四惠橋立交東向南京通快速去往通惠河北路方向匝道增加行車道,完善東四環全線57個出入口加減速車道等,預計通行效率提升15%至20%。
同時,依託現況天橋、立交及匝道,整合減量現有交通標誌、科技設施等杆具,改造後預計標誌減量45.1%,杆具減量56.3%。同步強化交通引導措施,增設出入口導流區反光道釘、行車道最外側振動標線、下凹橋區掉頭閥等交通設施,優化80處信號燈、監控等,進一步規範道路秩序。
據悉,工程按照“先地下、後地上,先設施、後路面,先主路、後輔路”的步驟實施,計劃年內完成。爲提高社會車輛通過施工作業區的安全性,最大程度減少施工對社會交通的影響,施工均在交通流量最低的夜間佔道作業,並根據施工進度分階段對主路內側或外側採用“集中指揮、統一步調”組織模式開展導行作業,在日間施劃臨時標線恢復交通。
文/本報記者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