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精密跌2.46%,成交額42.28億元,後市是否有機會?

來源:新浪證券-紅岸工作室

8月27日,東山精密跌2.46%,成交額42.28億元,換手率5.36%,總市值1014.71億元。

異動分析

共封裝光學(CPO)+PCB概念+特斯拉概念+5G

1、根據2025年6月14日公告:爲拓展公司在光通信領域的業務佈局,提升公司在相關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中國香港超毅以現金方式收購索爾思光電 100% 股份。其中索爾思光電 100%股份收購對價不超過 6.29 億美元;索爾思光電 ESOP (Employee Stock Option Program,員工期權激勵計劃,包含在本次收購方案中)權益收購對價不超過 0.58 億美元;爲支持其經營發展需要以及償還萬通發展認購的可轉債, 公司擬認購索爾思光電金額不超過 10 億元人民幣的可轉債。上述投資金額合計不超過人民幣 59.35 億元。本次交易完成後,索爾思光電將成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索爾思光電是一家在光通信領域具有領先地位的企業,專注於設計、開發、製造和銷售光通信模塊及組件,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數據中心、電信網絡、 5G 通信等多個關鍵領域,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和較高的市場知名度。目前,索爾思光電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及銷售網絡,具備較強的技術研發實力和完善的產業鏈佈局。

2、公司完成現金方式向納斯達克上市公司FLEX收購其下屬的PCB製造業務相關主體,合稱爲Multek。本次收購完成後,東山精密將直接或間接持有珠海超毅電子、珠海超毅科技、珠海超毅實業等合計11家公司的100%股權。目標公司主要從事 PCB 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具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和較高的市場地位,產品主要應用於通信設備、企業級服務器、電子消費品、汽車等行業,主要客戶包括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具有良好的客戶資源。

3、2016年已經通過特斯拉的供應商體系的認證,目前可爲Model 3提供結構件、衝壓件、散熱器等產品;旗下全資子公司MFLX,是特斯拉的主力供應商。

4、東山精密2017年9月4日晚間公告,公司擬1.72億元收購蘇州艾福電子通訊有限公司70%股權,並將其納入合併報表範圍。艾福電子從事陶瓷介質的微波通信元器件業務,2016年度營收4880.06萬元,淨利423.49萬元,未來三年業績目標承諾總和爲7200萬元。交易後,通過對以陶瓷介質業務爲中心的5G產品的全方位整合支持,公司將逐漸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免責聲明:分析內容來源於互聯網,不構成投資建議,請投資者根據不同行情獨立判斷)

資金分析

今日主力淨流入-1.44億,佔比0.03%,行業排名59/61,該股當前無連續增減倉現象,主力趨勢不明顯;所屬行業主力淨流入-8.69億,連續2日被主力資金減倉。

區間今日近3日近5日近10日近20日主力淨流入-1.44億4.16億6.17億-10.05億-6.69億

主力持倉

主力沒有控盤,籌碼分佈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額15.38億,佔總成交額的8.61%。

技術面:籌碼平均交易成本爲52.20元

該股籌碼平均交易成本爲52.20元,近期該股獲籌碼青睞,且集中度漸增;目前股價在壓力位58.50和支撐位53.03之間,可以做區間波段。

公司簡介

資料顯示,蘇州東山精密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太湖東路99號運河小鎮總部產業園12號樓,成立日期1998年10月28日,上市日期2010年4月9日,公司主營業務涉及精密鈑金件和精密鑄件的製造與服務,精密電子製造;柔性電路板製造設計、生產及銷售業務。主營業務收入構成爲:電子電路產品65.23%,觸控面板及液晶顯示模組17.98%,精密組件產品13.93%,LED顯示器件1.69%,其他1.17%。

東山精密所屬申萬行業爲:電子-元件-印製電路板。所屬概念板塊包括:PCB概念、MLED、柔性電子、出海概念、光通信等。

截至8月20日,東山精密股東戶數10.08萬,較上期增加22.26%;人均流通股13759股,較上期減少18.21%。2025年1月-6月,東山精密實現營業收入169.55億元,同比增長1.96%;歸母淨利潤7.58億元,同比增長35.21%。

分紅方面,東山精密A股上市後累計派現15.44億元。近三年,累計派現7.31億元。

機構持倉方面,截止2025年6月30日,東山精密十大流通股東中,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位居第一大流通股東,持股6346.31萬股,相比上期增加1409.25萬股。摩根新興動力混合A類(377240)位居第六大流通股東,持股1246.84萬股,爲新進股東。南方中證500ETF(510500)、興全商業模式混合(LOF)A(163415)退出十大流通股東之列。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爲AI大模型自動發佈,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