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免籤 學者:違規僅極少數

新南向的觀光免籤政策,讓不少東南亞女子來臺從事賣淫等非法工作。圖爲北市警萬華分局曾查獲泰籍女子「假觀光,真賣淫」。(本報資料照片)

東南亞籍旅客持觀光簽證來臺賣淫案件屢見不鮮,用免籤來衝刺觀光客的方式,被不少人質疑「值不值得?」交通部觀光署強調,泰國市場是重要來臺客源市場,國際旅客免籤來臺目的多,觀光是其中一環,如有涉及違法,相關政府部門都會查緝。學者認爲,違規者應爲「極少數」,不該爲此改變政策。

今年上半年泰國旅客來臺20.5萬人次,是第9大來源國市場,首屆「臺泰觀光交流會議」9月23日於臺北登場,討論聚焦臺泰觀光市場分析、節慶觀光新視野與城市文化旅遊經驗分享等主題,並立下每年要互訪200萬人次的目標。

不過,近年警方在掃黃任務中,時常逮到泰國旅客以觀光簽證來臺,以旅遊之名,行陪酒或賣淫之實,讓許多人對於泰國旅客免簽入境的效益打上問號。

觀光署強調,推動臺灣觀光國際宣傳,皆以旅遊安全爲前提,行銷臺灣的多元風景及在地文化,提升國際旅客來臺。自2016年起試辦泰國免籤措施後,泰國來臺人次連年增加,從2015年的12萬人次成長至2019年41萬人次;疫後泰國旅客來臺人次逐年恢復,2024年已達40萬人,爲重要來臺客源市場之一。

觀光署表示,免籤便利措施有助旅客移動交流,國際旅客免籤來臺目的多元,觀光爲其中一項,如果有涉及違法工作或甚至是人口販運等情事,相關政府部門會積極查緝並協助遣返回國,以維護社會安全及保護人權。

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分析,去年泰國旅客來臺40萬人,若粗估每人每趟花5萬元,就能創造200億元觀光財。且按照來臺數字計算,每週約有8000名泰國旅客入境,相信違規者只是極少數,不能因此就改變觀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