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海水倒灌 地方盼增設閘門
針對東港鎮因大潮海水倒灌,屏東縣政府表示,目前先增加抽水平臺開口點,透過機械抽水解決晴天淹水狀況。(謝佳潾攝)
屏東縣東港鎮東津裡26日又因大潮海水倒灌,大成路等路段水淹小腿肚,立委徐富癸邀集相關單位會勘,而縣政府雖提出墊高道路解水患,但住戶擔憂造成水淹住家,目前先增加抽水平臺開口點,以抽水救急。
東津里長葉而項指出,近3天因大潮關係,又發生海水倒灌,不過這次狀況有明顯改善,以往以慄國小附近也淹水,但這次沒淹,可是大成路、嘉新路、沿海五路仍有淹,但前2天還好,水位大概在腳踝,昨日較嚴重,水到小腿肚。
葉而項說,雖然這次海水倒灌的狀況有比較改善,但仍造成附近居民出入不便,因水淹最高時落在早上6至8時,且積水還要等到9時30分才能退完,正值上班上學,非常擾民。
對此,徐富癸邀集國土署、水利署與屏縣府等相關單位到場會勘,縣府水利處副處長林煥文當場做簡報指出,東津裡大成路周邊因地勢都低於潮位高程(海平面以上)1.4公尺,最低處更只有1.07公尺,所以當潮汐超過1.4公尺時,水會從陸地往市區淹,而即使潮汐沒有到1.4公尺,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時,大潮高程分別達到1.2至1.3公尺,也有可能循着既有的下水道管線淹出來。
林煥文說,爲解決水患,縣府已完成短期工程設置防潮閘門,但若要徹底改善狀況需施作長期工程,比照臺17線把道路墊高30公分,地勢就不會低於潮位高程1.4公尺。
但葉而項抱持不同看法,他說,墊高道路會對地勢較低的住戶產生困擾,不僅出入受影響,大潮時水還可能往家裡灌,他建議在第一大排河道與牛埔溪的尾端匯流處設置水閘門,漲潮時關上3個小時就不會淹了。
對於居民擔憂,林煥文表示能理解,因此將持續與民衆溝通並給予協助,而若經費覈准的話,希望能3年內改善,目前會先增加抽水平臺開口點,透過機械抽水解決晴天淹水狀況。
徐富癸則說,極端氣候衝擊頻繁,東港爲沿海產業與交通節點,治水設施亟需加快建設,中央應在經費、審查與技術上給予全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