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共和新村登錄聚落建築羣 屏東文資所將訂準則助發展

東港共和新村的眷村風貌保存歷經10餘年的努力後,終在2023年審議通過登錄聚落建築羣。(謝佳潾攝)

歷經10餘年的努力後,東港共和新村終在2023年審議通過登錄聚落建築羣,分爲東基地、西基地,面積約近7公頃有39棟眷舍,眷村風貌得以保存,但未來發展動向不明,爲此,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正研擬一套準則盼助地方發展,預計5月正式出爐。

東港共和新村的眷村風貌保存歷經10餘年的努力後,終在2023年審議通過登錄聚落建築羣。(謝佳潾攝)

東港共和新村位處東港鎮中心,是僅存的日本海軍水上航空基地軍官官舍區,見證了二戰歷史與戰後眷村文化脈絡,因此在眷改條例公佈後,地方居民從2007年起陸續發起眷村保存運動,歷經多次提報歷史建築的失敗、與國防部的纏訟後,終於2023年審議通過登錄聚落建築羣,聚落範圍佔地近7公頃,分爲東基地、西基地。

據公告顯示,東基地是高等官舍區,有17棟集中佈局,不僅屋況較佳,建築羣落配置、道路規畫保留也比較完整,整體保留價值高,至於西基地是判任官舍區,有22棟散狀分佈,屋況普遍不佳,但可依特性分區規畫,以此完善都市機能。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在地方舉行6場「東港共和新村聚落建築羣保存及再發展計劃」說明會,將於5月制訂出一套發展準則。(謝佳潾攝)

然而,地方居民雖等來共和新村的文資身分,順利將眷村風貌保留下來,但卻因所有權屬國防部,因此對其後續發展仍一無所知,甚至有民衆擔憂,住家緊鄰共和新村,之後會不會因文資法而有所影響。

對此,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在地方舉行6場「東港共和新村聚落建築羣保存及再發展計劃」說明會,在蒐集在地居民的疑問與需求後,將於5月制訂出一套準則,讓共和新村聚落建築羣的發展能有所依循,這樣纔能有助地方發展。

文資所主任陳胤霖指出,制訂準則的首要目的是爲文資保存,但又不希望框得很死,因爲聚落建築羣不是古蹟,若每塊土地幾乎只能照原樣維持,很多時候會讓運用受到太多限制,他希望藉由將聚落建築羣的上下模糊空間定義好,讓開發者在開發前期就能知道標準大概在哪裡。

陳胤霖舉例,在說明會中有里民覺得共和新村裡應該要蓋停車場,但從都市計劃法去看,這裡可能是住宅區、商業區所以不能建置,不過可用文資法解套,在整體保存與地方發展的需求下,文資法是可以不受建築法與都市計劃法的限制,但不是說不用遵守,而是有檢討的空間,這就是準則存在的價值。

陳胤霖強調,雖然不是說沒有準則就不能發展,但因卡在文資身分,所以在申請任何開發時都要有計劃送審,而若沒有準則可依循,就只能靠委員心證,如此一來如果委員把心證拉高,可能會造成發展的困難,這樣就沒有穩定性,因此準則雖不似法令有明確的條文,但有標準性可參閱。

至於國防部部分,執行計劃單位表示,待準則出爐、發展基礎明朗化後,相關的合作也會比較好談。共和里長林國勝也說,很期待這套準則可以快點確定,有依據纔有發展的可能,他覺得可以做體育中心,因爲現在就有羽球館與泳池,待準則出爐後會再請相關單位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