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衛視記者觀察:從“風向標”看中歐經貿關係
近年來,中歐貿易摩擦時有發生。白蘭地和電動汽車,是歐洲和中國各自的“明星出口商品”,也成爲中歐貿易摩擦的風向標。東方衛視駐歐洲記者陳彬在採訪中也發現,歐洲各界對於中歐妥善處理貿易摩擦普遍抱有期待。
7月4號,中國商務部發布終裁公告,歐盟白蘭地 存在傾銷,從7月5號起實施反傾銷措施,期限5年。
不過,在王毅本月初訪法期間,中法就白蘭地出口問題達成了積極共識。中國商務部發布名單,對34家歐盟企業免徵 反傾銷稅,豁免覆蓋約九成法國出口至中國的干邑數量。歐洲媒體評論說,王毅此訪“拯救了法國的白蘭地出口”。
法國安達易酒莊合夥人弗朗索瓦·布羅託 認爲,這對那34家公司來說是件好事,一定會帶來一些幫助,當然也有很多公司可能會對這種機會感到有些嫉妒。
布羅託驚訝於許多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對於干邑擁有豐富的知識,這令法國干邑商對於中國市場充滿期待,希望銷售能再次回升。
與此同時,中國方面也表示,希望以最低限價承諾取代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的高額關稅。東方衛視記者陳彬採訪了多位德國消費者,他們普遍對中國電動車的質量和創新給予高度評價,並希望中德繼續深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協作。
中國品牌電動車德國用戶斯塔弗勒說,“對中國電動車的總體印象是非常積極的,以我所瞭解的車型來看,它們具有非常好的性價比。”
中國品牌電動車德國用戶埃克認爲,“(中歐峰會)這種合作交流當然是最理想的,畢竟只有真正對話了才能達成一個對雙方都公平,也可持續的共識,這樣一來消費者也能從中真正受益。”
歐洲政界和學界人士也表示,中歐之間頻繁的溝通,正釋放出積極信號。
葡萄牙前勞工部長、歐洲進步研究基金會主席馬里亞·若昂·羅德里格斯表示,“如今世界面臨單邊主義的風險,而歐盟和中國都支持合作與多邊主義。因此, 這兩個全球行爲體見面並交流如何加強多邊主義,改善全球治理以應對全球挑戰非常重要,這對於整個世界而言意義重大。”
根特大學“重聯中國”項目主任巴特·德塞恩表示,“在當前全球局勢下,按原樣恢復或執行《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並不現實,但重新談判一份新的協議將是非常有益的。”
中歐之間的關係早已超越傳統的雙邊經濟合作範疇,而涉及價值觀、制度、全球治理等廣泛議題。正如德塞恩所說,"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變化劇烈的世界。"在此背景下,中歐峰會既是現實博弈的場所,也是信號釋放的窗口。
看看新聞記者: 陳彬
編輯: 杜吉
責編: 顧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