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神秘力量入侵!美股熄火 老手拋「AI瓶頸」成下波題材

▲臺股回檔,投資老手建議從「AI瓶頸」散熱題材下手佈局。(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陳瑩欣/臺北報導

投資界知名指標人物巴逆逆才宣佈進場,不到24小時遭遇美大型科技股熄火回檔,市場以「東方神秘力量入侵」形容這波洗禮,不過擁有科技、投資背景的老手認爲,下一波AI產業關鍵瓶頸落在「散熱」題材上,將成爲臺灣供應鏈的新戰場。

曾在臺積電擔任3年工程師、擁有18年以上操盤經驗的基金經理人沈萬鈞今(8)日在個人臉書「萬鈞法人視野 WJ Capital Perspective」分析情勢,沈萬鈞認爲,過去晶片設計在追求效能時,最怕的是「算不動」;而現在,真正的瓶頸變成「散不掉」。

而在奇𬭎(3017)、雙鴻(3324)與健策(3653)散熱三雄的表現中,沈萬鈞向《ETtoday》拋出2大原因,點名「最看好健策」,他指出,只有健策長期有做貼在高階晶片上的均熱片,「臺積電跟客戶目前能相信的是以他爲主」。

第2、健策散熱係數也實打實贏別人一頭,沈萬鈞說:「如果只是做出MCL 很多廠商都可以,最核心的關鍵 ,我覺得是最後的散熱效果跟長期客戶品質信任。」

健策今日盤中股價最高來到2330元,距9月11日盤中天價2615元尚差285元。

除了健策以外,沈萬鈞觀察,包括奇𬭎、雙鴻、酷碼(Cooler Master)都已取得 NVIDIA 送樣資格。每臺伺服器機櫃需要 126 片 MLCP,單價約 800–900 美元,光這個市場年產值就上看 50 億美元。

沈萬鈞認爲,未來若封裝與可靠性技術能穩定量產,這將是臺灣散熱產業繼風冷、熱管之後,第三次產業升級的起點。這場散熱革命的關鍵不只是技術,更是結構。

當 NVIDIA 將散熱視爲 GPU 架構的一部分,當臺積電把冷卻融入製程與封裝平臺(3DFabric、SoIC、CoWoS),整個產業鏈的定義就變了——從「系統冷卻」走向「封裝共設計」,從機殼外的風扇,進化到晶片裡的液體。

沈萬鈞認爲,摩爾定律讓晶片變小、算力變強;而新的定律,將由誰能更有效「帶走熱」決定勝負。他以「散熱,正在成爲下一個決定 AI 領導權的核心技術。」評價相關類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