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刀存量|合肥安居加速“收存轉保”

觀點網 地產行業“去庫存”仍處於正在進行時。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底,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81億平方米,其中住宅的待售面積佔4.17億平方米。

顯然,伴隨着房地產行業供需結構的轉變,如何消化存量、優化增量,成爲當前市場關注的重點。

近兩年,在政策紅利與市場機遇的助推之下,住房租賃已經成爲存量資產的重要盤活方向。

最新消息顯示,近日,合肥安居集團先後完成對龍湖蜀山西宸原著項目的產權轉移、資金支付等工作。

上述項目收購完成後,將會改造成爲保障性租賃住房推向市場。

通過上述改造,在盤活存量資產的同時,能夠緩解資產方的資金壓力,亦能增加市場租賃房源的供給。

收購龍湖項目

前不久,杭州安居剛剛完成對萬科項目的收購,這一次,故事的主角轉換爲合肥安居與龍湖集團。

據合肥安居集團官微透露,近日,該公司先後完成蜀山西宸原著項目的產權轉移、資金支付等工作,項目收購完成後計劃改造成爲保障性租賃住房推向市場。

資料顯示,蜀山西宸原著項目位於合肥市蜀山區宜昌路與渡仙橋路交口西北角,由龍湖集團、麗豐集團聯手打造。

據商業客瞭解,早在2018年5月30日,安徽本土房企麗豐集團以10.203億元的代價競得蜀山區W1804號地,根據彼時的出讓條件,該地塊需按要求配建住房租賃項目。

拿地之後,麗豐集團卻傳出了拖欠土地出讓金等消息。而後,在次年7月,爲緩解資金壓力,麗豐集團引入了龍湖共同開發上述地塊,後者持股比例達到70%,自此,龍湖麗豐·西宸原著應運而生。

據當地媒體報道,該項目於2020年5月1日首次開盤即售罄。

第三方平臺顯示,目前,該項目近期共計成交34套二手房源,面積從104平方米至266平方米不等,成交均價在2.4萬元/平方米左右,較此前的開盤價1.88萬元/平方米溢價近三成。

而此次合肥安居集團收購房源,正是企業此前配建並自持的租賃住房,涉及1#、6#樓,共計138套,以中小戶型爲主。

值得注意的是,查閱龍湖冠寓的官網發現,該項目並未打造成爲冠寓門店對外出租。

既沒有借“冠寓”之名出租,亦無法對外銷售,不少市場人士猜測,上述房源大概率處於閒置狀態。

在地價較高、融資成本較高的背景下,70年自持對房企而言無疑是壓力山大。而如今,閒置的自持項目得以脫手變現,對龍湖而言,顯然是盤活資源、回籠資金與釋放壓力的最優解。

從合肥安居集團的角度來看,此番收購,在加速地產行業盤活存量、去庫存、打通“收存轉保”模式方面有着重要意義。

畢竟,當下,通過收購存量商品房項目,來增加市場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成爲樓市加速去庫存,完善“市場+保障”住房供應體系的重要舉措之一。

據介紹,下一步,合肥安居集團將加快裝修改造,提供拎包入住的精裝空間和專業化的租住服務,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投入運營。

此外,官微還提到,上述收購的成功落地,也成爲浦發銀行合肥分行系統內首單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項目。

實際上,當前,“收存轉保”工作主要由爲各地國有租賃住房運營平臺實行,但難度較大。

一方面,房企不願承受大額損失,對於收儲的價格難以達成一致。另一方面,雖央行提供了3000億元支持,但大規模收購之下,地方平臺同樣面臨資金壓力。第三方面,保障房租金收益有限,投資收益較難平衡。

而此次合肥安居集團牽手浦發銀行共同推進“收存轉保”工作,無疑是一次重要嘗試。

存量改造加速

當下,住房租賃行業的存量資產盤活,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其一,“非改保”,即將非居住存量房屋(如商業辦公、旅館、廠房、倉儲、科研教育等)改建爲保障性租賃住房的行爲。

其二,“收存轉保”,是指將存量商品房(即已建成但未售出的商品房)通過市場化方式收購後,將其轉作保障性租賃住房(或人才公寓)的一種政策性操作。

在“收存轉保”領域,合肥安居集團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資料顯示,合肥安居集團成立於2019年12月,由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其住房租賃產品現以“承寓”作爲主品牌,2020年首個項目承寓·青陽路店開業。

截至今年5月,該公司管理租賃住房項目84個、房源近3.62萬套,運營項目33個、房源近1.77萬套,服務3.8萬餘人。

合肥安居集團第一次試煉是在2024年9月9日。

彼時,該公司發佈通告,明確表示將向合肥市行政區域內徵集符合條件的存量商品房,徵集範圍包括租賃住房和未售商品住房,特別強調“現房爲主、精裝優先”,並要求項目手續齊全,能夠辦理不動產權證書,同時滿足金融機構貸款要求。

而後11月,其首筆收購正式落地,彼時其與合肥城建合作,收購了17個項目,房源總量達8000餘套,總投入約35億元。

此番交易,也標誌着合肥安居集團成爲全國第一個推動收儲存量商品房的企業。

同年12月,合肥城建再度打包出售其位於合肥市內的菁華里、東樾裡和尚陽裡三處商品房項目,共計2318套房源,收購方同樣是合肥安居集團,合同金額爲33.32億元。

按照當地媒體的報道,上述收購項目計劃打造成爲人才性租賃住房。

加上此次收購的龍湖麗豐·西宸原著部分房源,合肥安居集團參與的“收存轉保”項目已達萬餘套。

不止是合肥安居,此前,鄭州城發集團、重慶嘉寓公司等,均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收購大量的商品房,發展成爲住房租賃業務。

其中,去年下半年以來,鄭州城發集團就曾通過收購居民二手住房方式,改造爲保障性租賃住房。據中證鵬元研報透露,截至2025年3月,該公司已累計收購房源超12萬套,其中8.6萬套已投入市場。

重慶建工集團旗下的重慶嘉寓公司、濟南城發集團、佛山安居公司、杭州安居集團等,也有在當地收購存量房源改造成爲保租房的案例。

業內人士認爲,地方國企下場收購存量房源用作租賃市場,是地方盤活存量房的一個重要嘗試,不僅能夠助力增加市場保租房房源,更能解決企業發展難題。

不過,存量改造同樣面臨一定的難題,項目收購價格如何定義?投資收益怎麼平衡?同樣是接下來需要考量的重點。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

本文源自觀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