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呼吸道合胞病毒高發,專家建議合併感染兒童進行專門護理

2月13日晚,中國疾控中心官網發佈的最新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顯示,當前呼吸道傳染病總體呈下降趨勢,但隨着寒假開學,托幼機構、學校等存在發生聚集性疫情的風險,應做好呼吸道傳染病的防範。

自今年1月起,在中國疾控中心的監測週報中,呼吸道合胞病毒0-4歲病例的陽性率連續4周呈波動上升的趨勢,在第5周呈高位平臺波動,第6周陽性率持續下降,但在南方省份和北方省份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依然佔據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前三位,且已經連續6周佔據0-4歲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體的前三位。

如何防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屬於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屬,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以及老年人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在我國北方地區,冬春季是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高峰。正值初春,該如何防範?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種RNA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如經污染的手或物體表面接觸傳播。”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李霞介紹,早期感染大部分侷限於上呼吸道,臨牀主要表現爲流涕、打噴嚏、鼻塞、咽痛、乾咳、發熱等;少部分可發展爲下呼吸道感染,臨牀表現爲高熱、劇烈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嚴重者可累及身體其他系統,甚至可發展爲呼吸衰竭。

“各年齡段人羣均可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李霞指出,嬰幼兒、兒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羣爲高危人羣。目前,國內尚無批准使用的針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和特異性藥物,但已獲批上市的合胞病毒長效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簡稱RSV單抗注射液),可提供特異性被動免疫防護,預防新生兒和嬰兒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流行季節(當年11月-次年4月)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通過被動免疫的方式,其注射後可以把合胞病毒抗體直接“輸送”給寶寶,快速獲得對合胞病毒的抵抗力。

感染過呼吸道合胞病毒後不能形成永久免疫,之後還可能多次感染。預防該病毒,中國疾控中心指出,可以通過加強個人防護來有效預防,如在流行季節,儘量避免去人羣聚集場所;外出時規範佩戴口罩,遵守呼吸衛生禮儀;在任何場所均應注意手衛生,勤洗手,接觸公共物品後不用手觸碰口、鼻;在兒童醫院等醫療機構就診要做好兒童個人防護,防止院內交叉感染。

合併感染兒童應進行專門護理

在嬰幼兒人羣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合併感染的流行病學模式以及相關的疾病負擔一直是業界關注的重點。

最近,浙江省疾控中心傳防所主任劉社蘭帶領團隊在其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浙江省5個地級市5歲及以下住院兒童呼吸道合胞病毒合併感染流行情況及疾病負擔的多中心研究》中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研究指出,呼吸道合胞病毒與其他呼吸道病原體的合併感染,在患有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幼兒中經常發生。

該研究分析了2018年至2023年的監測數據,其中涵蓋了浙江省8家醫院對5歲以下兒科住院患者進行的10種病毒和13種細菌的全面病原體檢測數據。結果發現,呼吸道合胞病毒合併感染患者的住院時間延長且費用增加,這可能歸因於採取了多種治療干預措施。這些研究結果強調了對患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合併感染的住院兒童進行專門護理的重要性。

研究指出,爲了減輕未來呼吸道合胞病毒合併感染的發生率和疾病負擔,公共衛生舉措應着重提高家長和公衆對兒科合併感染風險和預防策略的認識;醫療服務提供者應對出現急性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實施推薦的檢測方案,以便及時識別呼吸道合胞病毒合併感染情況,這有可能降低感染的嚴重程度和相關疾病負擔。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