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海域6分鐘連震2次 氣象署:3天內恐再出現規模5餘震
▲東部海域出現規模5.3地震。(圖/氣象署提供)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今天(18日)上午10時04分臺灣東部海域發生規模5.3地震,6分鐘後再發生規模4.1地震。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該地震爲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擠壓導致,未來3天內可能還會發生規模4.5到5.0餘震,提醒民衆留意。
臺灣東部海域6分鐘內連2震,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該地震爲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擠壓,於花蓮東邊外海擠壓隱沒,過程能量留在上面的和平海盆位置,該地區地震比較淺層,大多在深度20公里以內,對於鄰近的宜蘭、花蓮震度較大,臺北地區比較有感的原因,主要是因爲盆地效應和高樓效應導致。
吳健富也提醒,該區域地震相當多,未來3天內仍要留意有規模4.5到規模5.0的餘震會發生。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邱俊達則補充表示,臺灣東部海域規模5.3地震,震度分佈在宜蘭南部、花蓮北部,宜蘭南澳、花蓮和平都有3級,其中南澳出現6秒、和平有4秒,國家級警報發佈範圍爲宜蘭縣。
邱俊達指出,根據歷史背景地震來看,該地震附近半徑30公里範圍內,自1980年迄今規模5.5以上地震有18起,該地區地震數量不少,該起地震後餘震可能持續3天,會有規模4.5到5.0餘震,地震無法預測,提醒民衆多加註意自身安全。
由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步道一帶因土石大量崩落,導致立霧溪河道受阻形成堰塞湖,有隨時溢流潰決風險。吳健富表示,立霧溪形成堰塞湖,離今天該起地震震央相當遠,研判震度上沒有影響,不過臺灣7成地震都發生在東部,都要注意地震影響的效應並留意防震和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