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製旅拍成年輕人“新風口” 幫人踩點拍照,玩着玩着就把錢掙了

深圳新聞網2025年6月30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林冬雯)隨着文旅市場持續升溫,旅拍產業正迎來爆發式增長。企查查數據顯示,2023年旅拍相關企業註冊量同比暴漲271.4%,達2117家。截至今年5月8日,全國旅拍企業已突破6000家。途牛旅遊網最新報告顯示,每10位預訂旅遊產品的女性遊客中,就有1人選擇含旅拍服務的跟團遊,洱海騎行旅拍、民族服飾體驗等項目更是火出圈。

行業風口下,今年5月人社部公示的42個新工種中,“旅拍定製師”赫然在列。這個集攝影師、導遊、造型師於一身的複合型職業,正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入局。記者近日探訪了兩位從業者,揭秘這個新職業的“生存圖鑑”。

“95後”挖掘旅拍新玩法

清晨6時,深圳大梅沙的海浪在晨光中泛起金光。“95後”女孩楊偉華揹着相機,提前踩點,爲客人搶拍日出大片。2023年底,她從品牌策劃轉型旅拍行業,走遍了深圳的網紅打卡地。

“有一次在深圳灣公園散步,看到路邊有人擺攤拍照,就萌生了試試的想法。”楊偉華回憶道,“沒想到作品受到很多客人喜歡,就決定轉型了。”如今,她通過社交媒體接單,主打“包車+小衆景點+全天跟拍”的定製服務,“五一”假期接單量可觀,收入達數千元。

“很多客人說我的拍攝像和朋友一起出遊,拍完還約着再來。”楊偉華表示,她更注重捕捉客人的自然神態。對於未來,她希望拓展業務至更多城市,並考慮組建團隊,“走得穩比走得快更重要”。

提供情緒價值纔有競爭力

常駐深圳的旅拍師“用富士的木子”主要從事全國旅拍,入行近兩年的他總結出行業核心競爭力公式:“技術+溝通力+情緒價值=核心競爭力”。在他看來,如今旅拍行業比拼的已不僅是攝影,而是能否精準捕捉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體驗。

“與客戶溝通的環節十分關鍵,把握客戶的喜好,拿出能夠打動對方的專屬拍攝方案也十分重要。”“用富士的木子”表示,旅拍看似輕鬆,實則充滿變數,如天氣影響、臨時退單等,考驗從業者的應變能力。他建議新人緊盯用戶體驗,“‘私人定製感’是趨勢,同時要提升溝通技巧,絲滑的交流是成交的前提”。

旅拍成“流動的城市名片”

深圳妙遊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明宇表示,自2016年涉足旅拍行業以來,他見證了市場從萌芽到蓬勃的全過程。“年輕羣體和蜜月遊客是核心客羣,而旅拍作品正成爲城市文化傳播的新載體。”他指出,旅拍不僅能展現自然風光,還能通過鏡頭語言傳遞地域文化特色,助力旅遊宣傳。

業內人士分析,未來旅拍行業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垂直細分,如親子旅拍、銀髮旅拍等場景化產品涌現;二是技術驅動,無人機航拍、VR旅拍等新形式興起;三是產業協同,與景區、酒店等合作開發捆綁式服務。

儘管市場前景廣闊,但行業仍面臨標準化不足、同質化競爭等問題。專家建議,從業者需深耕差異化服務,同時加強在地文化IP的視覺轉化能力,才能在快速擴張的市場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