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大學徵中文博士全英文教中文 學界提醒:此舉恐把路走歪

政大近期開出職缺,徵求中文系博士班研究生擔任兼任講師,講授通識課程「國文入門班」,但需全英文授課,引發討論,也讓不少中文博生感嘆謀教職的門檻愈來愈高。記者胡經周/攝影

境外生於疫情後逐年回升,113學年大專校院學位生與非學位生約12.3萬人。國內一頂大近期徵求中文系博士班學生於校內開設「全英文授課」國文課。但學界提醒,此舉恐把路走歪,影響學生在臺就讀文史哲博士的意願;再者,應以「中文學中文」,從學習發音開始,否則學習者既可能不會說也聽不懂。

政大近期開出職缺,徵求中文系博士班學生擔任兼任講師,講授需全英文授課通識課程「國文入門班」。政大中文系指出,是因近年外籍學位生增加,特別開設英語授課的國文通識因應需求,課程從跨文化視角出發,引領學生認識近代中華文化、思想,並研讀中國近代思想名著。

政大中文系強調,課程專爲外國學生設計,是以英語爲媒介的文化通識課,用學生熟悉的語言才能深入理解,也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

國北教大語創系副教授楊宗翰則表示,找中文博負責教華語,此舉是忽略了中文博士與華語文博士兩者專業的差異,而癥結在於目前中文博士數量遠多於華語文博士,大學也多覺得中文博士有就業需求,又配合外籍生來臺與近年雙語教學等國家政策,大學端近年多高估了英文,形同中文博的英語不好就就找不到工作,但中文博的專業從來不在於把英文說好。

「學校是要徵求英文老師,還是文史哲專業老師?」楊宗翰談到,近年全英語教學多少已本末倒至,好像學者英文能力不足以授課就是低人一等,「這是正確的事情嗎?」如此把路走歪了,誰還想在臺灣讀土博士,雖然謀教職只具備單一技能較吃虧,但不能不顧本。

前政大外語學院院長陳超明則表示,中文博不是不能教華語,但要用目標語言講授目標語言、以中文教中文。他舉例,很多大學外文系,其基礎俄語、德語仍安排外籍教師教學,透過動作表述動詞,以物體或圖片說明名詞,並從發音開口學習,畢竟透過翻譯就不是沈浸式學習。而臺灣歷來都用中文學英文,結果就是學了十幾年仍無法開口說,正是沒有認識目標語言的發音,就永遠不會說也聽不懂。

因此,陳超明建議,能使用英文教中華文化,但學語言還是應以中文講授中文,最好的途徑,是找一位以該語言爲母語的朋友,「多接觸」是所有年齡都適合的學習方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