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顯示超七成中國內地CEO對業務增長前景保持樂觀

3月18日,普華永道發佈《第28期全球CEO調研中國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根據對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的181名CEO在內的全球4701名CEO調研顯示,CEO對全球經濟狀況持樂觀態度,72%的中國內地CEO對未來三年業務增長前景樂觀。

值得關注的是,46%的中國CEO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增加員工數量,中國內地CEO對企業的長期生存能力越來越有信心。這與中國CEO對中國中期至長期營商環境的信心不斷增強相一致。隨着國家轉向以新質生產力爲特徵的高質量發展,電動汽車、AI模型、機器人和先進製造等戰略新興產業的表現尤爲突出。

“中國內地CEO的信心來自多方面,包括對中國及全球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預期;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激勵;以及中國企業全球化佈局的推進。”普華永道中國公共事務主管合夥人周星表示,隨着去年9月26日部署的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落地實施,同時創新驅動與技術突破持續迭代賦能千行百業,中國市場仍將充滿吸引力。

宏觀經濟波動、通貨膨脹、技術顛覆,地緣政治衝突以及氣候變化等,成爲中國內地CEO當前關注的主要風險。報告顯示,44%認爲如果公司繼續按照當前的發展軌跡前進,可能會在十年內面臨生存挑戰。儘管如此,這一比例較2024年的75%仍呈現顯著下降。

多數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CEO都堅定地致力於加速企業重塑,他們在過去五年中至少實施了一項重大舉措,包括投資GenAI,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機遇和威脅,以及重塑其運營和商業模式等,以新的方式創造價值。

報告顯示,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CEO對將AI融入其核心流程表現出了較高的信任度,這種信任對於充分發揮AI技術的潛力並在組織內推動創新至關重要。64%的中國內地CEO認爲其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63%的中國內地CEO表示盈利能力有所增強。

普華永道中國人工智能主管合夥人周偉然表示:“中國頭部科技企業大多采用‘技術中臺’戰略體系,極大降低了新技術應用和推廣門檻。通過‘即插即用’技術架構,新技術能夠迅速被應用到各個行業中。這種‘模塊化賦能’經驗,幫助中國企業形成高效運作模式,快速將商業數據轉化爲實際產業價值。不僅提升了企業競爭力,也加速了行業智能化及數字化轉型進程。”

(編輯: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