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曝6成家長讓「2到8歲」孩子玩3C 專家分享管理方法
許多家長「太忙」,小孩一哭鬧,就打開平板、手機。記者林伯東攝影/報系資料照
過往研究顯示,孩子使用3C產品恐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等問題,對此,信誼基金會進行「2到8歲遊戲行爲與發展現況大調查」,瞭解孩子的遊戲行爲,發現有6成家長已經開始讓孩子使用3C,其中過半有玩數位遊戲。對此,專家建議引導孩子適量玩3C,3到6歲每日使用時間應在1小時以下,要管理孩子的使用時間也需有同理心,一步步讓孩子學會「自控」。
信誼基金會今日舉辦「2到8歲遊戲行爲與發展現況大調查」發佈會,針對全臺9981名幼兒家長,深入瞭解孩子在家中游戲行爲與能力發展的關聯性。信誼基金會主任陳淑惠指出,調查中有8成的家長覺得孩子可以適量玩3C,但會限制使用的時間與用途。而有6成的家長已經開始讓孩子使用3C,其中53%有玩數位遊戲,又有約5成是在學齡前就開始玩。
根據調查,有15%的家長不讓孩子在「平日」使用3C,13%會讓孩子使用超過1小時;「假日」孩子使用3C的比例更高,有33%家長讓孩子使用超過1小時。不過,陳淑惠表示,調查顯示,平日玩3C時間在30分鐘以下,8大能力會比玩30分鐘以上的孩子更好,而這8項能力包含信心、主動、責任感、團隊合作、解決問題、學習克服困難、努力與毅力、關懷、專注。
對此,桃園市臨牀心理師公會理事長鍾世明近年觀察,從小學到國中都陸續有孩子因使用3C,導致情緒失控與親子問題。
因此,他建議讓孩子玩3C要適量,如果孩子還沒有開始使用,在0到2歲最好能不用就不用;3到6歲的每日使用時間應在1小時以下,且要幫忙孩子挑選內容;學齡後沒有明確時間建議,但大原則是要讓孩子「說停能停」,培養自律能力。
鍾世明也指出,對於已經開始使用3C的孩子,突然開始管理一定會生氣,因此要多同理孩子的感受,教孩子認識情緒,最後學會自控。
根據這次調查結果,信誼提出4大育兒呼籲,首先是遊戲要重互動品質,而不是時間長短,再來是要幫助孩子創造更多友伴共玩經驗,且面對3C使用應設立規範,預防孩子依賴成癮。信誼也盼父母共同參與教養,在親子共玩中,孩子可以因父母的不同特質和專長,獲得更多刺激。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進一步表示,針對這項調查,信誼除提出重點與呼籲,供家長、教師與政策制定參考外,同時邀請專家迴應撰文編制「遊戲的力量」特刊免費贈閱,亦將舉辦專家講堂,透過實體活動、Podcast等服務迴應,讓家長知道「在育兒的路上,我們並不孤單」。
信誼基金會設計「2至8歲遊戲行爲與發展現況」調查問卷,邀請父母深入探討孩子游戲經驗與能力養成的關聯,今天舉辦報告發佈會。記者李芯/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