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城跌0.59%,成交額16.63億元,今日主力淨流入439.09萬

來源:新浪證券-紅岸工作室

8月21日,電子城跌0.59%,成交額16.63億元,換手率18.07%,總市值94.30億元。

異動分析

量子科技+雲計算+數據要素+創投+國企改革

1、2025年6月12日玻色量子微信公衆號,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電子城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子城高科”,股份代號:600658)達成深入合作。玻色量子創始人&COO馬寅與電子城高科副總裁姜南在玻色量子公司正式簽署合作協議。以此次合作爲起點,玻色量子將聯合電子城高科建立“南京/蘇州- 北京-成都 - 廈門/深圳”量子計算應用生態圈,實現算力資源共享、人才聯合培養。構建全國性量子計算服務網絡,通過多點佈局形成 “東 - 南 - 西 - 北” 戰略支點,在全國重點區域打造 “量子計算應用示範節點",積極融入區域未來產業科技體系中,實現光量子計算技術行業應用滲透。同時,聚合一批量子計算領域傑青、教授,吸引和培育一批量子信息領域科研及應用型人才,孵化一批量子領域技術企業,建立共性技術服務平臺支撐本地量子領域企業研發,賦能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打造量子計算創新應用生態。

2、2024年9月14日電子城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2024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公司旗下數字化服務產品聚焦於企業及園區數字化需求,提供企業信息化服務、雲計算及網絡服務、應用解決方案、數據服務等,具體包括:(1)信息化服務:爲企業信息化提供IT基礎架構搭建、信息系統集成、網絡安全服務、雲計算及網絡等服務。(2)AI+行業解決方案: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聚焦智慧園區、智慧廠區、智慧能源、智慧校園等行業及場景,提供集前期諮詢、方案設計、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和運營增值服務等一體的數智化園區綜合解決方案。(3)智慧黨羣生態服務:自主研發智慧黨建平臺,提供政企智慧黨建系統平臺定製服務、智慧黨羣S a aS雲服務、生態賦能服務,爲政企黨建工作提供一體化數字化解決方案。(4)數字文化傳媒服務:以創意爲核心,爲客戶提供集內容策劃、創意設計、多媒體技術、實施建設爲一體的數字展覽展陳、影視動畫、數字視覺傳達等一站式服務,打造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數字文化傳媒產業生態。

3、2024年11月14日微信公衆號發佈,朝陽區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及全國工業數據資產登記北京節點在今年7月正式揭牌,電子城高科旗下科技產業孵化加速服務平臺“創E+”作爲其中北京節點的運營主體,進行一系列的籌備後,於9月正式開始京津冀區域數據要素登記工作。

4、2023年年報,公司持有北京電控產業投資有限公司16.67%股權,該公司從事投資及投資管理業務。

5、公司屬於國有企業。公司的最終控制人爲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免責聲明:分析內容來源於互聯網,不構成投資建議,請投資者根據不同行情獨立判斷)

資金分析

今日主力淨流入439.09萬,佔比0%,行業排名21/89,該股當前無連續增減倉現象,主力趨勢不明顯;所屬行業主力淨流入-7.30億,連續3日被主力資金減倉。

區間今日近3日近5日近10日近20日主力淨流入439.09萬244.39萬815.59萬8116.81萬1.18億

主力持倉

主力沒有控盤,籌碼分佈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額2.33億,佔總成交額的4%。

技術面:籌碼平均交易成本爲6.82元

該股籌碼平均交易成本爲6.82元,近期該股快速吸籌,短線操作建議關注;目前股價靠近壓力位8.90,謹防壓力位處回調,若突破壓力位則可能會開啓一波上漲行情。

公司簡介

資料顯示,北京電子城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6號院5號樓15層-19層,成立日期1986年12月24日,上市日期1993年5月24日,公司主營業務涉及園區地產開發與銷售、新型科技服務(園區物業出租與管理)、廣告傳媒和產品銷售。主營業務收入構成爲:地產銷售54.59%,新型科技服務43.40%,廣告傳媒1.97%,其他(補充)0.05%。

電子城所屬申萬行業爲:房地產-房地產開發-產業地產。所屬概念板塊包括:龍虎榜熱門、數字經濟、創投、人工智能、數據要素等。

截至8月8日,電子城股東戶數2.89萬,較上期減少4.82%;人均流通股38726股,較上期增加5.06%。2025年1月-3月,電子城實現營業收入2.81億元,同比減少73.26%;歸母淨利潤-6699.53萬元,同比減少185.67%。

分紅方面,電子城A股上市後累計派現16.18億元。近三年,累計派現5928.50萬元。

機構持倉方面,截止2025年3月31日,電子城十大流通股東中,南方中證房地產ETF發起聯接A(004642)位居第八大流通股東,持股840.77萬股,相比上期增加311.53萬股。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爲AI大模型自動發佈,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