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周邊》新品效益助攻 微星Q2淡季不看淡
微星2024年合併營收1978.71億元、年增8.15%,創歷史次高,但毛利率12.23%、營益率3.6%,分爲近11年、近10年低。在業外收益跳增2.79倍、改寫次高挹注下,稅後淨利67.92億元、年減9.83%,仍創歷史第五高,每股盈餘8.04元。
微星2025年前2月自結合並營收332.76億元、年增6.62%,創同期次高。董事長徐祥表示,輝達(NVIDIA)首波產品供應鏈不高,使營收未見大幅成長。不過,隨着供貨愈趨正常、主流款新顯卡接續放量,對第二季傳統淡季營運不看淡。
徐祥指出,此波電競新舊產品更替速度較以往快,主因輝達產能受限使市場舊產品快速去化,新產品順勢接上,將爲公司提供加速提升市佔率良機,對此正積極擴產以搶佔商機。同時,產品組合自第二季起將全面更新,舊款電競及筆電產品將大幅降低。
徐祥表示,公司策略聚焦中高階產品,較低階的入門級產品佔比低於2成,自第二季起將有約6~7成產品線全面轉向新一代產品,預期可帶動平均銷售單價(ASP)提升。相較過往第二季爲傳統淡季,今年受惠新產品帶動,營收及毛利率表現可望優於過往同期。
新產品方面,微星總經理黃金請表示,伺服器新產品開發需時1年半、且須進行客戶認證,今年已陸續送樣客戶,預期尚需半年以上纔會有所效益。整體而言,今年還不會有太大貢獻,預期明年起會有較明顯營收挹注,並看好未來成長動能躍增可期。
對於關稅風暴影響,徐祥指出,微星幾年前便已將部分產能陸續移回臺灣,去年買下桃園土地,預計今年動工、2027年完工,屆時將成爲AI伺服器、智聯網(AIoT)、充電樁等產品主要研發生產基地,同時也計劃拓展自由品牌業務。
徐祥表示,微星已在桃園建立組裝線及6~8條表面黏着(SMT)產線,未來可能受美國關稅影響的大部分產品都會移回臺灣生產,在東南亞與其他廠合作,在美國、歐洲亦有規畫建置的生產據點,近期將陸續相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