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支用戶破3,000萬人 金管會彭金隆拋三期許
電子支付公會1日舉行成立大會,象徵電子支付產業邁入新里程碑。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肯定產業十年來從零到有、從陌生到普及的歷程,並拋三大期許:深化友善金融政策、培育跨域專業人才,及強化公會專業治理,爲產業的下個十年發展指引方向。
彭金隆指出,2015年《電子支付專法》上路以來,產業歷經十年成長,國人使用習慣大幅翻轉,用戶數已突破3,300萬,電子支付逐漸成爲民衆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礎工具。
公會的成立不只是業界自律組織,更是政策與產業溝通的橋樑,將能有效整合業者意見、迴應市場需求,推動臺灣在國際金融科技版圖中站穩腳步。
他進一步拋出三大期許,一是深化友善金融政策,推動普惠金融。
他說,電子支付的本質在於便利與普及,期待公會能配合政府推動普惠金融政策,進一步將服務擴展至離島、偏鄉、地方商圈與觀光據點。
透過推廣TWQR等共通性支付工具,並加速與國外支付系統串接,不僅能帶動地方經濟,也能提升外籍旅客來臺便利性,補足銀行業較難深入的服務縫隙。這將是電子支付「從臺灣走向國際」的重要契機。
二是培育跨域專業人才,厚植國際競爭力。
彭金隆說,電子支付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基石。他期許公會能肩負起培育人才的重責大任,培養兼具金融專業與資訊科技能力,並能掌握市場趨勢的跨領域專才。透過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打造更堅實的團隊,以應對跨境業務及國際競爭的挑戰。
三是強化公會專業治理,凝聚產業合力。
電子支付公會會員結構多元,涵蓋銀行、第三方支付、科技公司與多種業態,這既是發展優勢,也是治理挑戰。
彭金隆強調,公會治理應以專業爲核心,理監事選任除了專業能力,也需兼顧代表性與公平性,確保不同業者聲音都能被納入決策。透過透明治理與高效溝通,公會將成爲推動產業穩健發展與創新的關鍵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