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全面地下化?臺電:電價無法支撐
臺電表示,目前丹娜絲重建特別條例及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在電力方面分別給與102億元與200億元,其中,遷改供電線路和提升輸配電線路防災韌性的預算爲80億元和61億元,共計141億元,下地長度目標總計335公里。下地區域將以重要產業園區及風災亦受損等地區爲優先,例如臺17線、19線、臺9線、11線等海岸線省道及其他迎風面。
臺電強調,地下化具有供電容量提高、災害停電降低、外物觸碰減少、防災韌性提升等優點,不過,同時也有缺點,例如建置成本是架空的8到12倍,設備設置地點需要地方政府和民衆支持,孔蓋因降埋要求而提高尋覓故障點困難度,以及地下電纜電容效應會導致電壓升高,影響供電品質。臺電更指出,由於建設成本高,以目前的電價水準來說,並不足以支應大量的電纜地下化工程。
臺電說明,截至2025年7月底止,臺電地下化比例爲47.6%,臺電總經理王耀庭指出,目前爲止已經地下化的纜線,例如在省道、縣道等載電杆只能在其中一邊裝設,但是又因工業化程度高,對電力有高度需求的區域,就會優先下地。而未來地下化的優先原則,則包括迎風面杆線容易斷倒地區、電源端變電所出口饋線,以及政府政策開發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