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繁城之下》中的“打行”,古代最牛的黑幫組織
這裡不得不佩服一下編劇的歷史功底,在電視劇《繁城之下》,蠹縣出現了“打行”這個古代黑社會組織。如果你要簡單的以爲這就是個“銅鑼灣扛把子”、“古代高啓強”之類的黑惡勢力小團體那就大錯特錯了。在明末清初江南地區出現的“打行”,職業、分工、規模、影響力,甚至在明史上都留下了印記。老白可以負責地說,即便是黑幫教父柯里昂見了我國古代黑幫都得直呼:“NEW B”。
一、打行傳說
“打行”在電視劇中的影響力還要屈居“訪行”之下,甚至一個小捕頭就能將其玩弄於鼓掌之中。在真實的歷史上,“打行”的惡劣事蹟甚至驚動了嘉靖皇帝。
嘉靖三十八年,江南地區盜竊、搶劫案頻發(各郡邑時有打行壤竊),應天巡撫翁大立嚴令下令各州縣緝拿盜匪,並親自帶領一支部隊到蘇州駐紮。
“打行”雖然聽到風聲,卻並不怎麼收斂。前文講過,“打行”跟胥吏沆瀣一氣,都是當地有名的“地頭蛇”。衙門有人通風報信,“訪行”隨時傳遞消息,打行中人充分利用地形優勢,晝伏夜出,將軍隊耍的團團轉。
翁大立的軍隊自打來到蘇州之後,被折騰的人困馬乏,連根毛都抓不到。
這種啪啪打臉的行爲讓翁巡撫相當惱怒,卻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加上上面發公文催的很急,翁巡撫使盡渾身解數,終於抓住幾個打行頭目。
就在翁巡撫自以爲可以鬆一口氣,拿這幾個人交差的時候,當地“打行”出人意料地組織了一次大規模劫獄行動。
這陣仗,劫過法場的李逵都要叫一聲內行。明代打行已經不是“銅鑼灣扛把子”、“東星耀揚”、“洪興蔣天養”這種靠街頭打架、敲詐勒索爲生的小混混組織。他們已經是勢力膨脹到可以直接攻擊吳縣、長洲,甚至蘇州這種城市的大型犯罪集團。
在這場夜襲中,翁巡撫自己差點也命喪打行之手,他連夜翻牆逃跑,甚至還沒有忘記帶上老婆。(大立率妻子逾牆遁去,險些喪命其手)
打行衆流氓們沒有找到巡撫,直接縱火把巡撫的公廨、所奉敕渝符驗、金字旗牌等物件統統燒燬。
打行的規模之大,武力之強,甚至不輸《水滸傳》中的晁蓋、宋江。堂堂一個巡撫居然連一幫流氓團伙都打不過,嘉靖皇帝震怒。朝廷下令派出大軍進剿,打行這才被壓了下去。這件事記錄在朱國禎的《皇明大事記》中,這起事件的嚴重程度,可以跟甘州兵變、大同兵變、遼東兵變、南京兵變,相提並論。
二、打行業務
打行作爲我國古代成熟的黑社會組織,手底下頗有一些主要“業務”。如果遇到有打架鬥毆或者對簿公堂的事情,直接跟打行的頭目說一聲,先交定金,事成之後,再付尾款。
據記載,打行成員訓練有素,掌握了一套獨特的打人方法。
他們甚至可以根據客戶需要,或擊胸肋,或擊腰背,或擊腰腹,根據打傷不同的部位,定製不同的價位。
他們真正做到了“打至辜限外,其月日死,其期不爽”。這樣業務水平,斧頭幫的琛哥見了也得說一聲:這個就叫做專業。
打行有時也會接單“受僱搶親”。江南地區彩禮較高,家裡窮的可以僱幾個打手將新娘子搶回來。《丹午筆記》記載:康熙年間,男子聯姻,家貧不能娶者,糾集打降,徑入女家搶親。男方仍以鼓樂迎親,次日杯酒釋歡。
代人尋仇,替人捱打,誆騙錢財,都是打行的“基礎項目”。
碼人、助威、羣毆,這些香港古惑仔最常見的大型項目,打行早就廣泛開展了此類業務。
《江南通志》記載:無知鄉愚,見人買地造墳,輒以妨礙風水,生計阻撓。營葬之家,復慮勢孤力單,設局抵敵。因而彼此糾集打降爲防護。
更搞笑的是,江南地方衙門前,基本是各大打行舉行大型鬥毆的場所,當地官員形容爲“叢叢簇簇”。由於當地經常會因爲河流、田地有民間糾紛,事主雙方經常請打行上陣助威。
特別是每逢開庭審案之日,原告、被告都要“請降保護”。“不得志於官府,必肆志於打行”。每次案子一結束,早就準備好的打行之間就開始上演“全武行”。
三、打行崛起
這部電視劇爲什麼會叫做《繁城之下》呢?就是因爲明代江南社會相對穩定,城市繁榮,人口激增。城市集鎮的發展,爲打行提供了重要的活動空間。
有明一代,江南重賦已經是天下共知。江南天地僅佔全國6%,卻要承擔22%的稅糧,在今年播出的電視劇《顯微鏡下的大明》就揭示了這一點。
在賦稅、人口的雙重壓力下,大量農民棄田逃走,有的人去經商,有的人逃往其他縣,還有不少孔武有力的農民直接成爲打行的生力軍。
打行最初主要在蘇州、松江一帶活動,進而成爲江南地區一大社會隱患。根據《上海縣誌》、《無錫縣誌》、《雲間據目抄》,都出現了打行日益壯大的痕跡。
打行作爲一個成熟的流氓羣體,“結黨成羣,凌弱暴寡,嘯聚爲亂”。他們爲了鞏固自己的實力往往歃血爲盟,組建大大小小的打行組織。蘇州比較出名的打行有“小刀會”“青龍黨”“團圓會”“地皇會”之類。
楊麻大、陳梅二、甚至還有叫“一條龍的”,也有叫“地扁蛇”的,這些有名有姓的,基本都是打行中的頭目。
打行中的普通人名爲“打手”,高級一點的稱爲“打郎”,再高級一點就是堂主、香主。
這幫人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有使斧頭的,有玩棒槌的,有拿檀木棍的,有耍流星錘的,有帶鐵拳套的,還有拿鐵鎖鏈的。
比起打架只能拎西瓜刀的山雞,砍人還用凍魚的高啓盛,職業打行的武器之豐富,品種之多樣,打行已經堪稱古代黑社會中的典範。
打行接的最大一單生意,甚至參與了“黨爭”。明朝滅亡以後,南京復人物於閹黨餘孽因爲“哭臨”儀式發生爭執。復社中的徐武靜、張子退二人,僱傭了一批來自東陽、義務的打行人士。這些人手持白色大棒,專尋閹黨餘孽的晦氣。
閹黨餘孽同樣用僱傭了幾十個“青手”自衛,青手的專業度、武力值,跟專業的打行不在同一檔次,他們很快被逐一擊破。閹黨分子不敢輕舉妄動、欺辱諸生,復社衆人士氣爲之大振。這樣的輝煌戰績,鱷魚幫的大佬也得高喊一聲:還有誰?
隨着戰爭的破壞,以及商品經濟的萎縮和市鎮的蕭條。特別是清王朝建立後,隨着國家權力對基層社會控制力的強化,以及對士紳勢力的削弱,打行逐漸失去活動空間和僱主,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