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正在分走藥店的市場蛋糕!兩大醫藥電商巨頭業績相繼報喜,線下藥店一個季度淨減少3395家
在線下藥店陷入關店潮之際,醫藥電商巨頭的業績卻反而持續增長。
5月19日晚間,阿里健康(00241.HK)發佈的2025財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業績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該公司實現營收305.98億元,同比增長13.2%;淨利潤14.32億元,同比增長62.2%。
這已經是阿里健康連續三年實現盈利,並且已突破10億元淨利潤大關。
另外一醫藥電商巨頭京東健康(06618.HK)近期也發佈了2025年第一季度之未經審計的業績。2025年第一季度,京東健康實現收入166.45億元,同比增長25.5%;經營盈利爲10.71億元,同比增長119.8%;期間盈利爲9.34億元,同比增長4.6%。
從2022年以來,京東健康也連續實現盈利。
與醫藥電商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前,線下藥店的日子並不好過。
以A股8家藥店企業爲例,2024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出現下滑的多達5家;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仍有一半企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出現下滑。
根據中康CMH的數據統計,2024年末全國藥店總數較第三季度下降了0.5%,這是近年來全國藥店總數首次出現季度環比負增長。具體來看,2024年第四季度,全國新開門店數爲1.07萬家,而註銷門店數達1.41萬家,淨減少3395家,第四季度閉店數遠高於前三季度,整體出現關店加速以及門店淨減少加速的趨勢。
醫保統籌及個人賬戶政策的調整促使患者購藥渠道與品類選擇發生變化,線下藥店客流量出現下降,再加上行業競爭激烈,合規性要求增加,藥店行業正在經歷業績陣痛期。
而醫藥零售向線上滲透的進程有加快趨勢。
中康CMH數據亦顯示,2024年中國醫藥零售市場的藥品銷售規模達到5019億元,同比小幅增長0.8%。雖然電商渠道藥品銷售僅有645億元,佔比接近19%,但增速達到4.6%,高於整個大盤增速,也高於實體藥店(含O2O)的藥品銷售增速,後者增速只有0.3%。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在處方藥外流之下,隨着患者購藥習慣改變、醫生診療行爲改變,藥企們也在加大力度佈局醫藥電商渠道。
近期有跨國藥企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十年前,他們的學術推廣,更多是在線下進行的,因爲醫生主要集中在線下。如今醫生自己的業餘時間用在線上診療的現象越來越多,這讓他們也看到了線上渠道市場的機會。
醫藥電商們也在加碼佈局互聯網醫院,試圖進一步留住患者。阿里健康表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與阿里健康簽約提供在線健康諮詢服務的執業醫師、執業藥師和營養師合計增長至近24萬。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新藥也選擇在電商渠道首發。
京東健康表示,該公司進一步夯實“新特藥全網首發第一站”的優勢能力,2025年第一季度,他們在線首發多款創新藥品,包括輝瑞旗下泰澤納(甲苯磺酸他拉唑帕利膠囊)、Esteve旗下的利舒仁(米託坦片)、銀諾醫藥旗下怡諾輕(依蘇帕格魯肽α注射液)、健民集團旗下龍牡小兒紫貝宣肺糖漿等。
阿里健康也表示,阿里健康大藥房持續發揮新藥首發的平臺優勢,與興齊眼藥、歐加隆、第一三共、銀諾醫藥等知名藥企合作完成多款新藥首發,通過領先的數字技術與渠道資源,爲藥企提供高效的院外市場服務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