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搶進歐洲倉儲市場

圖╱新華社

陸企近年在歐洲倉儲租賃統計

新聞提要■在中美關稅戰下,中國電商加速「避美轉歐」策略,避開美國的高關稅威脅,紛紛搶進歐洲倉儲市場,設立物流中心,並建立供應鏈,部分中國製造業者則採取「近岸外包」策略,將部分產能移至歐洲,以降低貿易風險和縮短配送時間。

在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對等關稅之際,中國電商與物流巨頭正加快進軍歐洲市場,包括京東、SHEIN、縱騰集團、Top Cloud Logistics,以及傢俱零售商Daals等,掀起一波新倉儲投資熱潮。專家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已迫使中國製造業者重新調整全球供應鏈,而歐洲正成爲中國企業下一個戰略重鎮。

擴張版圖求避險

綜合外媒報導,商業地產數據公司CoStar統計,僅2025年,中國企業在英國已租下超過200萬平方英尺的倉儲空間,接近疫情高峰2021年的230萬平方英尺。業界分析,隨着川普政府加徵關稅,中國企業正加速「避美轉歐」策略,歐洲倉儲市場將進入新一波擴張潮。

中國電商巨頭京東今年在英國市場的擴張速度最爲迅猛,2025年已租下90萬平方英尺倉儲空間,涵蓋倫敦、米爾頓凱恩斯(Milton Keynes)及考文垂(Coventry)等地,並於今年初推出折扣電商平臺Joybuy,主打食品、服飾以及日用品銷售,意圖挑戰亞馬遜、eBay等歐洲電商龍頭。

此外,縱騰集團旗下Super Smart Service、中國傢俱零售商Daals,以及物流商Top Cloud Logistics也積極租用大型倉儲空間,進一步鞏固中國企業在英國的市場份額。

CoStar市場分析資深總監Grant Lonsdale表示,「只要再完成一到兩宗大宗交易,2025年將有望成爲中國企業在英國倉儲收購史上最強勁的一年。」

除了京東等物流巨頭,時尚電商SHEIN也將歐洲市場視爲戰略重點,選擇在波蘭弗羅茨瓦夫(Wroclaw)設立大型配送中心,作爲其歐洲核心樞紐。

貿易摩擦推動轉向

美國與英國今年達成協議,對大部分英國商品徵收10%關稅,低於其他國家的稅率,使得英國對中國企業更具吸引力。分析師認爲,波蘭與英國可能成爲中國企業在歐洲的兩大戰略據點,未來五年將形成物流與製造的雙核心格局。

物流地產開發商普洛斯(GLP)過去五年,已在英國、德國、波蘭與義大利,累計向中國電商出租近40萬平方公尺倉儲空間。

歐洲最大上市工業地產開發商CTP則表示,亞洲製造業承租戶過去僅佔公司業務的10%,但截至2025年6月的18個月內,亞洲租戶比率已升至20%,其中約一半爲中國企業。

CTP投資人關係主管Maarten Otte指出,早在四、五年前便已觀察到中國企業對歐洲倉儲需求增長,但近兩年明顯加速,反映美中貿易摩擦正驅動全球供應鏈重整。

報導稱,中美關稅仍在談判之際,中國企業加快供應鏈轉向歐洲,除物流與電商業者外,部分中國製造商也採取「近岸外包」(nearshoring)策略,將部分產能轉移至歐洲,以降低貿易風險,並縮短配送時間。

市場分析指出,這一波倉儲與物流投資熱潮,不僅反映中國企業對歐洲市場的重視,也突顯全球貿易格局正出現結構性轉變。不動產顧問公司瑞普萊坊(Knight Frank)英國及歐洲工業研究主管Claire Williams表示,「歐洲是中國企業最後一塊能高速擴張的主要市場,中國電商的進入將重新塑造當地物流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