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賣非法商品 歐盟要究責 加強管控進口物品

歐盟傳擬要求電商爲出售非法商品負責。(路透)

歐盟打算要求陸廠拼多多旗下的Temu、希音(Shein)、以及美企亞馬遜等電商平臺,爲出售危險或非法商品負責,藉此管控從中國大陸涌入的進口物品。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亞洲直接運往歐洲的危險品與仿冒品日增,引發憂慮,催生此一海關改革案。據FT看到的草案,將要求電商平臺在物品運抵當地前,提供相關資料,讓官員更能掌控與檢驗包裹。

目前歐盟民衆網購時,在海關作業時會被視爲進口商。改革案若獲採納,責任將轉至電商平臺。

依據新法,電商須徵收相關關稅與增值稅(VAT),並確保商品符合其他歐盟要求。草案也取消商品價值低於150歐元,無須課稅的規定,意味這些物品須接受海關檢查。

改革案同時要彙整歐盟27個會員國的海關資料,併成立新的歐盟海關總局(EUCA)。

EUCA將可依據資訊篩檢物品,甚至在商品裝運或實際抵達歐盟前,就能辨識潛在風險。

這份文件仍在進行內部討論,在2月5日公佈前,仍可能出現變化。

草案寫道,危險品、仿冒品、不符規定產品的數量激增,對消費者構成嚴重的安全和健康風險、同時衝擊環境,並對合法業者造成不公平競爭,重創數個產業的競爭力。

歐盟去年進口了46億件低價包裹,數量是2022年的四倍,其中九成以上來自中國。數量之多對當局帶來無法承受的壓力。

目前電商除非蓄意出售非法或危險商品、或發現此類商品卻未迅速下架,否則無須對第三方業者在自家網站販售的商品負責。

草案也指出,仿冒商品每年讓歐盟服飾業損失將近120億歐元(相當於整體營收的5%)、化妝品業損失30億歐元(5%的銷售額),玩具產業損失10億歐元(將近銷售額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