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漲」聲響通膨看增 央行今年有升息壓力

電價「漲」聲響。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電價「漲」聲響,央行理事、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昨(25)日表示,4月電價調漲壓力大,恐推升通膨,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恐難低於1.5%,他認爲今年「央行沒有降息空間,但有升息壓力。」

中央銀行將於3月20日召開理監事會議,外界關注,國際上,川普2.0新政爲經濟前景增添不確定性,而在國內,由於臺電千億撥補預算遭到刪除,今年4月電價蠢蠢欲動,調漲機率高,央行如何接招受到關注。

身爲央行理事的張建一昨日出席臺經院景氣動向調查記者會時表示,央行總裁楊金龍去年曾提及,通膨率降至1.5%以下才有降息空間,不過以目前情況看來,今年CPI年增率要降至1.5%以下「很困難」。

近一年CPI年增率走勢

張建一指出,若4月電價持續調漲,由於我國工業電價與全球主要國家相比是倒數幾名,這方面影響應該還好;至於民生電價調漲,則對外食族衝擊較大,也將反映在其他服務類價格上。

張建一提到,朝野目前也在立院商討追加預算,若能夠成功爭取,或許有辦法能讓電價免於出現劇烈變化。

然而,電價費率審議會將在3月底前召開,已迫在眉睫,屆時若臺電未能拿到撥補,立法院又不願意通過追加預算,張建一直言,「那電價勢必漲定了!」

張建一認爲,如果漲電價,是直接從老百姓口袋拿錢出來,但若補助臺電虧損,是從國庫、也就是稅收財源支應,臺灣繳稅最多的是臺積電,很多人可能都沒繳稅,如果希望老百姓能較不受影響,就要看是哪一種政治思維。

對於國內物價走勢,張建一表示,現在最麻煩的是,國內蔬果價格仍處於相對高點,香蕉一斤要90元,和去年相比漲了快五倍,「比臺積電還好賺」。因此,蔬果價格上漲對國內通膨仍有相當壓力。

張建一提醒,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戰,以及氣候異常等因素,也都是牽動接下來物價走勢的觀察重點,須密切關注。

此外媒體也關心,日前央行理事改選,是否新一任央行理事能比較看清楚臺灣物價問題?對此,張建一回應,「央行確實有一些考量」。張建一併補充,實際上央行升不升息,仍要看主要國家、特別是美國貨幣政策,以及物價、經濟狀況等綜合考量。

延伸閱讀

臺經院長張建一談臺積救英特爾…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