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沙漠印象 熱極吐魯番養出冷水魚

新疆多處養殖場飼養冷水魚─三文魚(鮭魚)。(新華社)

正在新疆烏魯木齊市舉行的2025(中國)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上,來自吐魯番市的冷水魚產品,憑藉熱與冷的反差,吸引了衆多客商目光。

中新社報導,吐魯番夏季氣溫經常達到40℃以上,曾以52.2℃的高溫打破中國實測最熱紀錄,素有「中國熱極」之稱。而冷水魚適宜的水溫需保持在10℃至18℃之間。

「依託純淨的冰川雪水與沙漠泉水,加上先進的陸基過水養殖技術,吐魯番成功實現冷水魚規模化養殖」。吐魯番一漁業公司銷售經理趙彬說。

上述公司投資建設4座大型三文魚(鮭魚)養殖場和1座高標準加工廠,通過在陸地環境中以循環水系統模擬自然生態,實現魚類高密度養殖的技術,爲三文魚提供了水溫不超過18℃的生存空間。

新疆多處養殖場飼養冷水魚─三文魚(鮭魚)。圖爲新疆尼勒克縣喀拉蘇鄉三文魚養殖基地捕撈上來的三文魚。(新華社)

趙彬說,公司目前總養殖水體規模達16萬立方米,項目全部投產後,預計年產三文魚5000噸。希望通過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拓展合作,讓吐魯番三文魚走向全國乃至世界餐桌。

得益於一系列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新疆目前有大大小小數十家三文魚養殖基地,分佈在天山南北。數據顯示,2024年新疆三文魚總產量爲8104噸。

另據公開報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產發展中心(水產科學研究所)此前表示,新疆有望在今年成爲中國最大三文魚養殖省區,產量達到全國生食三文魚的30%以上。

多年來,新疆沙漠地區也能成爲水產品養殖基地,歸功現代科技的進步。例如伊犁尼勒克縣喀拉蘇鄉三文魚養殖基地,以網箱養殖的成羣虹鱒魚經過吸魚設備輸送到岸上,隨即進入盛滿冰碴的保溫箱急速冰鮮,由運輸船送到岸邊基地進行粗加工,後經冷鏈運至烏魯木齊的精細加工廠。不到24小時,便可來到約4000公里外上海消費者的餐桌上。

這家養殖基地負責人張秀表示,他們的基地設立於2014年,養殖的三文魚是三倍體虹鱒。一尾魚從魚卵成長到成魚約需三年時間,養殖過程經過嚴格監測把控,其品質和營養價值不輸進口產品,價格也更具競爭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所長張人銘指出,養殖基地水源自天山雪水,水溫常年在20攝氏度以下,水質清澈冷涼,適宜冷水魚類生長繁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官網顯示,養殖三文魚主要分大西洋鮭、虹鱒、銀鮭和少量的帝王鮭四種。虹鱒是冷水性洄游魚類,既可以在海水中也可在淡水中生存,而水產品中是否有寄生蟲主要取決於養殖過程中水質、管理是否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