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充電難題的“寧波解法”

浙江日報記者 李華 通訊員 唐瑾瑾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已經成爲城市治理一大難題。據寧波市公安局和消防部門透露,2021年至2024年1月底,寧波累計發生電動自行車充電火災543起,且九成以上電動自行車火災由充電引發。

爲破解電動自行車充電之危,寧波連續兩年將建設電動自行車充電驛站列入全市民生實事項目。在去年建成1萬個充電驛站的背景下,今年寧波將繼續建設1.2萬個。除了硬件提升,寧波還推出了一套電動車規範充電的組合拳——發佈地方性法規《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管理規定》,並建成地市級智能物聯監管平臺。此外,寧波還嘗試通過技術手段,科學管控飛線充電、電動車上樓等高風險行爲。

萬座充電驛站,如何有效管控火災隱患?針對量大面廣的電動自行車,充電規範治理中,如何做到疏堵結合?治理監管工作如何從事後延伸到事前、變被動爲主動?

建設驛站,解決“去哪裡充”

“以前小區充電不方便,只能每次算準時間在公司充電。”去年底,小區門口有了充電驛站以後,家住寧波市寧海縣西溪庭園的羅海,省去了一件麻煩事。

羅海所在的小區有400多戶居民,因地處城鄉接合部,便捷的電動自行車幾乎家家必備。充電資源緊張,就連地下車庫也接進了充電口。去年,第一批充電驛站選址,小區成功入選。“有了充電驛站,居民充電方便了,我們也不用提心吊膽擔心充電起火了。”小區物業經理楊丹陽說。

寧波電動自行車保有量達540萬輛,相當於每兩個人就有一臺。“因爲三元鋰電池會以劇烈燃燒方式釋放化學能量,部分電動自行車電池着火是噴射狀的,常規手段很難撲滅,也容易引發火勢蔓延。”寧波消防救援支隊法制與社會消防工作處處長嚴小敏說,電動自行車在樓內充電,甚至入戶充電,極易引發火災。

不讓居民在樓內充電,就要先解決“去哪裡充”的問題。“我們經過調研,發現全市充電接口缺口達30萬個。”嚴小敏說,要規範電動自行車充電,建設安全性高的充電場所是第一步。

爲此,寧波把新老建築的充電設施建設要求寫入地方法規,並制定了《電動自行車充電停車場所設計技術細則》,爲電動自行車充電驛站建制度、立標準。

和室外燃氣管道之間的間距不小於5米、與相鄰建築外牆的門、窗、洞口等開口部位的間距不小於2米、與相鄰建築安全出口的間距不應小於5米……在技術細則中,對既有建築改造充電驛站做出了明確的限定,對新建的充電驛站則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4年,寧波首次將電動自行車充電驛站納入民生實事項目,當年寧波共完成1萬座電動自行車充電驛站建設,每天可爲30萬輛次以上電動自行車提供安全充電服務。今年,這一民生實事繼續推進,將再建設1.2萬座充電驛站。寧波計劃用3年時間建設3萬座充電驛站30萬個充電口,補齊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缺口,爲規範充電打下硬件基礎。

在小區門口的充電驛站停好電動自行車後,家住西溪庭園的杜世光熟練地接上充電器,掏出手機掃碼支付一塊錢費用後,充電驛站的電子計費屏開始實時顯示充電剩餘時間。“我的電動車一般兩天充一次電,每次1元基本就能充滿了。”杜世光說,這個充電驛站的充電費用,除了0.558元/度的電費之外,還有0.442元/度的服務費。

相比充電費用,家裡有兩輛電動自行車的他更在乎充電驛站帶來安全和便利。“原先在地下車庫充電,安全隱患比較大,如果着火容易把汽車燒掉。”指着充電驛站的滅火器材和消防隔離擋板等設備,杜世光說,有了充電驛站,就算電動自行車着火,也能避免火勢外延。

“我們通過隱患熱力圖、人口密度圖、配電設施圖‘三圖疊加’,實現精準選址,確保需求最高、安全隱患最大的老舊小區、安置小區、外來人口集中區域等率先佈局充電驛站。”負責該點位維護的國網寧海縣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室外獨立的充電驛站建設,實際上是爲居民樓和公用空間劃出了一條安全紅線,避免小火災引發大事故。”嚴小敏說。

有法可依,管住違規充電

“居民樓裡飛線充電非常危險,一不小心整個樓都要着火,是要好好管一管。”近日,看到家門口一戶居民私拉電線充電行爲被執法人員處罰,回想起前幾天新聞裡的電動自行車火災,家住鎮海區蛟川街道煉化社區的劉阿姨對記者說。

540萬輛電動自行車,就是540萬個移動的風險點。面對量大面廣的電動自行車,要根治危險充電行爲,硬件建設只是基礎,一套精細化治理組合拳才能起到“治本”之效。

立足標本兼治,2023年寧波制定專門的規範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的“小快靈”法規——《寧波市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並於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將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

根據消防部門統計,電動自行車電池熱失控、充電器型號不匹配、長時間充電、電氣線路鬆動、改裝增容電瓶組等,是引發電動自行車火災的主要原因。

此次立法中,針對此類行爲進行了規範。如《規定》明確禁止:在建築物的樓梯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影響消防通道暢通的區域充電;違反用電安全要求私拉電線和插座充電;使用改裝、破損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電池、充電器充電。對於違法充電行爲,《規定》明確“由消防救援機構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有了這個規定,電動車進樓入戶、人車同屋、飛線充電等危險行爲治理,就能有法可依。”嚴小敏說,《規定》實施以來,寧波共檢查發現、督促整改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超12萬條,查處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行爲近3萬起。

疏堵結合,寧波更通過技術手段防範違規充電行爲。近日,國網慈溪市供電公司“千戶萬燈”社區服務指揮平臺上,跳出一條警示信息:“疑似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原來,是智慧物聯電錶檢測到寧波慈溪市滸山街道東山社區一戶居民用電異常。該信息第一時間發送給消防部門後,經現場覈實處理,消除了安全隱患。

“根據消防部門提供的火災隱患較大的老小區清單,我們定向輪換了幾百個智慧物聯電錶,系統監測一旦發現有電瓶車入戶充電的異常預警後,會將疑似入戶充電的時間、地址發送給消防部門。”國網慈溪市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3月以來,已監測到32戶充電異常警示,經現場排查確認均存在入戶充電問題。

在城市樓房中,電動自行車進電梯這一封閉空間的安全風險尤其突出。在寧波餘姚的一些居民樓電梯裡,一旦發現電動自行車進入,電梯就會發出“禁止駛入”的語音提示,同時,電梯門也被限制關閉。“有了這個裝置,我乘坐電梯放心多了。”家住寧波餘姚鳳山街道世紀豪庭小區的住戶李慧生由於年事已高,每天上下樓都依賴電梯,電梯增加的新功能,讓他直豎大拇指。

“通過加裝物聯智控設備,在加強電梯安全運行監測的同時,可以將電動自行車拒之門外,防範火災風險。”寧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寧波將穩步推進1.48萬臺10年以上住宅電梯加裝物聯感知設備和電動自行車梯禁系統。

全程監管,排除安全隱患

“還好系統預警了,不然真着火麻煩就大了。”回憶起前段時間的遭遇,寧海縣九傾雅苑小區的張先生還心有餘悸。當時他的電動自行車正在樓下的充電驛站充電,不想卻觸發了後臺的預警。“原來電池老化了,系統識別出來存在充電安全隱患。”心生後怕的他,趕緊更換了使用多年的老電池。

“充電驛站建起來後,拉線充電、樓道充電的都少了,而且有什麼問題後臺就能知道,我們安心不少。”九傾雅苑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徐亞莉說,作爲安置小區,小區入住的500多戶居民中,幾乎家家都有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問題一直是他們的心頭之患。該小區也被作爲寧波全市充電驛站建設示範點,小區的充電驛站在電動自行車充電的基礎功能之外,還具有全感知監控、防火隔斷、智能斷電、煙霧報警等十大安全功能,可採集電流、溫度、充電時長等18項參數。

“除了更及時發現和控制火災,還可以提前預防並終止危險充電行爲。”國網寧海縣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這裡的充電設施全部接入電動自行車充電驛站雲平臺,實現前端充電驛站現場數據採集,後臺數據監測、分析、控制。通過智能微斷精準控制,異常情況視危險級別分三級實時預警,能及時識別過充、短路、漏電等充電故障,還能通過AI算法,識別“非標電池”“違規改裝”等隱蔽風險,變“事後撲救”爲“智能阻斷”。

在寧波能耀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大屏幕上,地市級智能物聯監管平臺——寧波市電動自行車充電驛站雲平臺,實時展示着全市接入充電驛站的分佈和運作情況。該平臺由國網寧波供電公司下屬電動汽車及綜合能源服務企業成立專班聯合開發。平臺全量採集充電驛站的站點信息、設備狀態、充電數據、訂單記錄及告警信息等多維度數據,並整體嵌入城市安全運行在線平臺,實現運營設備和企業“一網統管”。目前,平臺已接入充電驛站建設運營企業31家,接入充電接口超7萬個。

“你看,雷達圖顯示這個充電驛站安全評級是66分,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安裝煙感等設備,安全預警能力不足。”寧波能耀新能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凡說,平臺上可以看到每個接入站點的基本信息和運營監測情況,還能對站點進行異常分析和安全分析,消防等監管部門可以實時掌握充電驛站的運行情況,有序高效開展安全隱患排查。

此外,平臺也可通過大數據分析,指導後續充電驛站建設和引導充電服務提升。“比如充電次數和充電量都特別高的站點,可能就存在周邊充電資源不足的問題,需要加大充電資源建設。”李凡說。

據統計,從2024年初以來,寧波共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144起,同比下降51.83%。其中,室內電動自行車火災48起,同比下降了59.32%,每月每百萬輛電動自行車火災數量從之前的4起,下降爲1.97起,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火災事故風險明顯降低。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