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提前預警好神!他不解「10秒能幹嘛?」 網揭關鍵:可提升存活率

國家級警報。示意圖。圖/新北消防局第四大隊提供

昨晚7時許,臺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6.4的顯著有感地震,中央氣象署針對臺北市等21個縣市發佈災防告警訊息,甚至連遠在連江縣的民衆也收到了國家級警報。不少網友驚訝地表示,警報訊息比地震感受到的時間早約10秒,對此提前預警的效果直呼「神奇」。

然而,也有民衆對於收到地震簡訊該如何應對感到疑惑。一名網友在PTT上以「收到地震簡訊要幹嘛?」爲題發文,質疑收到簡訊的實際用途,並提出:「如果當下不能做什麼,那這樣花錢發簡訊有意義嗎?」此話題迅速引發廣泛討論。

部分網友認爲,雖然提前10秒收到警報,但實際上能採取的行動非常有限。「昨天收到10秒後地震纔到,但10秒能幹嘛?」、「下樓也不夠時間吶」、「惶惶張張,結果自己摔死」,不少人對此表示無奈。

然而,也有支持警報系統的聲音指出,提前的警報仍有助於減少災害風險。「在煮飯的可以關火,門可以先開」、「提醒你衝擊波即將抵達,請儘速展開護盾」、「可以儘量避開會砸到你的東西」、「躲到桌下或找掩蔽物」等建議成爲熱議焦點。更有網友強調,這些警報的目的在於提升生存率,「降低人體被砸的風險,提升存活率」。

示意圖。 聯合報資料照片。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一個月!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