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進入活躍期!氣象署曝50年內出現規模7以上大地震機率

專家指出,全球進入地震活躍期。圖爲403花蓮大地震倒塌的天王星大樓。(本報資料照片)

宜蘭近海27日發生規模6.0地震,北部地區最大震度4級,嚇壞不少民衆,也是8月裡11個顯著有感地震中,第2起規模6.0以上的地震。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從斷層破裂長度預估,臺灣未來50年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的機率高達99%,大於規模7.0的地震機率則有54%。

地震規模大於6的全球地震分佈。(翻攝自氣象署)

前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在宜蘭規模6.0地震後指出,臺灣過去平均一年有3個規模6以上的地震,以5年來看,近年臺灣地震確實比往年多,而且自緬甸3月底發生規模7.7強震後,地震變得更頻繁,8個月來,全球規模6以上的地震已多達94起,其中7月堪察加半島的規模8.8超級強震,也結束了過往第6長的平靜期,接下來全球進入地震活躍期,預估未來全球規模8以上的地震會比前幾年更頻繁。

臺灣50年內發生規模6.0地震的機率分佈。(翻攝自氣象署)

吳健富說,臺灣近年規模較大的地震確實有增加,包括2017年2月11日臺南規模5.7地震、2018年2月6日花蓮規模6.2地震,造成統帥飯店等建築物倒塌、2022年9月17日關山規模6.6地震、18日池上規模6.8地震,當時也曾認爲可能是進入地震活躍期。

吳健富指出,地震無法預測,但可透過斷層破裂長度來推估地震規模,以及未來幾年斷層錯動的機率,以臺灣來說,未來50年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的機率高達99%,大於規模7的地震機率有54%;至於規模8以上的地震,因臺灣陸上斷層長度不足,因此不會發生。